返回顶部

种子基金搭桥 宜宾珙县贫困户与种养植大户“抱团”创业

http://www.scol.com.cn  (2017-07-21 16:54:48)  来源:四川在线宜宾频道  
编辑:颜婧李茂 记者 曹洋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李茂 记者 曹洋)“真没想到可以挣这么多钱!前年和唐书记合作种植的30亩蚕桑开始投产了,已经获得16000多元利润,这样下去不说脱贫,致富都有信心。”7月18日下午,宜宾珙县洛亥镇上榜村贫困户袁义华正喜滋滋地算着进账.

袁义华口中的“唐书记”是洛亥镇上榜村的老党员、村支书,也是当地的种植大户唐守林。在他的引导下,自2015年底起,袁义华与他合作流转了30余亩土地发展蚕桑,今年,30亩蚕桑已经预投产,给他带来一笔可喜的收益。

大户带小户,共奔脱贫路。洛亥镇结合当地互相帮助的好习惯并充分发挥金融和镇村一级党员种养植大户的示范作用,采用“3+N”(即一名致富带头人一个金融机构一根基层组织杠杆和N名贫困户)结对抱团帮扶、成立合作社等方式,创新探索“抱团发展、互助脱贫”的造血式脱贫模式带领贫困户加速摆脱贫困。

大户担风险 不愁增收

和村里其他的贫困户遇到的困境一样,袁义华想发展产业,但苦于没有发展资金,而家里三个孩子还在上学,挣钱刻不容缓。

据洛亥镇党委书记李泽东介绍,经过走访发现,贫困户想搞产业,要么缺技术,要么缺资金,而在各个村社,却有不少产业大户。“为何不盘活这些资源?”为此镇里专门召开党员大会,将镇里10余名种养植大户和贫困户按双向选择原则,实行“抱团”发展。

唐守林和袁义华就在此时成功“牵手”。“我出资金,他负责管理,利益均摊。”唐守林对记者说到,结对成功之后,唐守林就和袁义华商量发展蚕桑,“我将资金问题解决了,袁义华的发展激情马上被激发出来了。”

不止袁义华,在上榜村,唐守林还与5户贫困户结了对。“平时贫困户可以到桑园里务工,摘桑叶,编篾折,每个月的就业收入至少都有几百元。”

有人主动出资金担风险,贫困户“变”勤快了,蚕桑地里搞插种、跟着大户养殖,用袁义华的话来说,“跟着大户搞产业,我们底气很足。”

种子基金来帮忙 不怕“打水漂”

同样感受到变化的,还有群益村的贫困户王宗权。2016年,王宗权与群益村的养猪大户陈子华结了对,可以以低于市价2元的价格购进猪苗,“就算低于市价2元,家里也没办法一下子拿出那么多现金,猪苗可以赊,但是平常的喂养却也是问题。”

“王宗权主要是想解决养猪起步阶段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个钱金额比较少,我们向他推荐了‘扶贫种子基金’。”群益村村支书罗尚刚这样说到。

什么是扶贫种子基金?李泽东介绍,2015年起,洛亥镇通过节约办公运行经费等方式,率先在4个贫困村建立“扶贫种子基金”,每村基金额度为10万元,主要解决贫困户在产业发展起步阶段,面临想发展但缺本钱的问题。贫困户可以向扶贫种子基金进行无息借款,借款额度一般为1000元-5000元,使用期限为一年。

“在村里的帮助下,半个月不到,我就从银行里‘取’出了三千元。”王宗权说到,买饲料,买粮食,这笔钱成为他搞养殖的启动资金。今年,王宗权家已经出栏7头大猪,目前猪圈了还有5头小猪,“还计划买几只猪崽,下半年行情肯定会好。”

此外,针对“抱团小组”可能遇到资金难题,洛亥镇还推出的大户贴息贷款政策,结合种子基金,力求解决“抱团小组”资金运转问题,对贫困户和大户种养殖规模的扩大,产业链的延长有有着重要意义。

在洛亥镇,目前,全镇已整合资金160余万元,使用范围覆盖全镇15个村。同时,全镇已经成功组建了12个产业发展“抱团”小组,带动了358户贫困户共同发展,实现人均增收1100元。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