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筠连:激发动力打破扶贫瓶颈

http://www.scol.com.cn  (2016-05-26 09:12:13)  来源:宜宾日报  
编辑:颜婧熊祝君 张择君  

帮扶干部从“要我帮”到“我要帮”,从“一般帮”到“精准帮”的认识转变;脱贫户从“等靠要”的被动接受救助,到主动脱贫创新创业精神的激发……如何在精准扶贫的主战场中,化被动为主动?

如何让一个家庭彻底脱贫,筠连县的做法是助其“创业”。

陈昌乾的家位于大山深处的筠连县双腾镇德胜村三组,在早早起床照顾好已瘫痪在床20多年的老公、在三个子女的手忙脚乱中弄好早饭并看着他们上学后,时间也仅仅是早上七点多,而德胜村海拔1200余米的尖峰山还笼罩在浓浓的晨雾中……每天清晨,陈昌乾很重要的一件事,则是必须看管好牛棚里的八头能繁母牛。“‘母牛下母牛,三年五六头。’最开始养育了三头,现在已经有了八头。”陈昌乾说,穷并不可怕,怕的是穷着却找不到致富的门路。她扳着指头算着:等家里的牛下了崽后,卖两三头还贷款,一切都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丈夫瘫痪在床、家里没有壮劳力、土地贫瘠山多水少、想养牛没资金……曾经的陈昌乾看不到脱贫致富的希望。转机出现在2015年,筠连县在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中,因地制宜为贫困户找准致富产业,种茶养牛栽竹子……并通过滚动利用政府产业扶持资金、长效利用社会资本发展资金、充分利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方式,破解了贫困户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缺乏创业“第一桶金”的瓶颈。

有了政策、有了路子,甚至有了“创业”资金。“一切都准备好了,我们需要付出的就是一双劳动的手。”陈昌乾说,贫困不是“等着盼着”别人帮扶的理由,她在该县金融扶贫“好牛贷”的政策支持下,贷款5万元开始了自己的养牛脱贫致富之路。而像陈昌乾一样,德胜村全村38户贫困户现在已实现了户户养牛,养牛成为当地脱贫户从“等靠要”的被动接受帮扶,到主动脱贫创新创业的一条好路径。截至2015年12月,筠连县推出的支持贫困户肉牛产业发展的“好牛贷”金融扶贫项目,就发放贷款4039万元,共支持1046户发展肉牛养殖,其中贫困户占6.41%,预计户均年增收可达16548元。

扶贫政策的精准滴灌,在于刨穷根选准致富路,在于贫困户有了不甘贫困、自强自立的脱贫信心,更在于为他们燃起信心的帮扶干部……

“开门见山”是德胜村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养猪为过年,鸡蛋换油盐”是山区贫困户曾经的真实现状。“如果不是刚修通的组道公路,村民们只能重复肩挑背扛的生活。”德胜村村主任陈道乾指着盘山而上的进村公路,虽然现在还仅仅是铺上了碎石,但是小车、货车都能开进山顶的2组道5组。“修路的时候,全村老老少少在干部的带头下,在春节前几天都在干,就是想让外出打工回家的人能顺顺畅畅地回趟家,看看家里的变化。”这条路,在驻村第一书记曾强和村支两委的努力下,党员、干部始终站在了第一线,而陈道乾更是将自己做生意赚取的10余万资金全部垫付了材料钱。

“一个人富算啥,要能帮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才更有价值!”陈道乾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德胜村贫困户养牛缺少资金,他帮助贷款并做担保;贫困户养牛没有技术,他从自己的养殖场派出技术人员上门指导、上门送医……现在,德胜村养牛从最初只有几十头到如今的近600头,其中贫困户养牛达到10头的就有两户。这,既与村里修路、建蓄水池、建牛棚、种牧草等一系列扶贫举措密不可分;也有着无数像陈道乾一样的党员、干部的忙碌与付出:“我要帮”贫困户脱贫致富,我要帮就“精准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2016年全年实现脱贫7690人。”倾情帮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筠连县在向贫困开战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举措上,在健全扶贫开发机制、 找准扶贫开发路径、 落实扶贫开发责任等方面重点发力,让党员、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现“我要帮”、“精准帮”,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基础上,以找准脱贫产业、解决“创业”资金困难等实际行动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让贫困户有了脱贫致富的动力并点燃了致富希望。

据悉,筠连县将继续推动产业扶贫工作的落实,力争在肉牛发展、茶叶种植、竹业发展等方面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以帮助贫困户“创业”,以产业扶贫方式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持续长效。(宜宾日报 熊祝君 张择君)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