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临港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综述

http://www.scol.com.cn  (2015-12-28 09:25:26)  来源:宜宾日报  
编辑:颜婧王悠璐  

12月22日,随着起吊机的一声长鸣,一个蓝色的集装箱被缓缓放进码头边的货船上,自此,宜宾港完成了又一个里程碑的发展。当日,宜宾港主港区年度货物吞吐量达358.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056标箱。

2009年12月18日,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正式挂牌成立。面对诸多挑战,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克服内部困难与外部挑战,在规划体系、产业承载体系、港航物流体系、产城融合等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取得了较大成效,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城市新区正逐渐呈现。

从梦想到现实

临港荣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3年1月,临港开发区升级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以“临港”命名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至此,“临港经济”实现了完美转身。

在此基础上,2014年,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中共宜宾市委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临港开发区发展的意见》,提出“产业港、开放港、创新港”的战略定位。临港发展,如虎添翼。

围绕“以港兴产、以港兴城、产城相融”的战略思维、“产业港、开放港、创新港”的战略定位和“长江起点门户、产业生态港城”的形象定位,临港开发区紧扣省委“三大战略、两个跨越”和市委“2365”战略部署,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等区域一体化发展大局,成功构建了“六大体系”,大开放、大开发、大建设格局初步形成。

高起点规划

拉大城市发展框架

产业港、开放港、创新港,这既是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目标,也是其发展的决心。临港,从设立的那一刻起,就不满足于现状,走出四川,走向世界是临港的壮志雄心。

那么,如何才能在众多新增开发区中脱颖而出?坚持高起点定位与高规格的规划体系,是临港秉持的理念。2013年以来,临港开发区把握升级国家级开发区新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规划引领发展,先后邀请美国AECOM公司、新加坡邦城规划公司、英国ATKINS公司等国际一流规划设计团队开展总体战略策划、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商贸流通业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系统规划引领国家级开发区建设。目前,全区基本形成了国际视野、适度超前的规划定位体系,推进“城态”、“业态”、“文态”、“生态”等“四态合一”以及“城规”、“土规”、“发展规划”等“三规合一”,为未来开发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齐头并进

产业港航共结硕果

抓特色产业培植,形成产业集群,这是临港多年来坚持的思路。“十二五”期间,临港启动了面向2020年经济发展的“千亿项目库”编制工作,包装形成包括工业、城市、农业和基础设施四类项目274个,总投资达1632亿元。2015年临港列入省重点项目9个,2015年投资任务4.7亿元。这五年,临港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发展,产业总部基地、白沙堰景观工程、西南机械装备贸易城、宜宾恒旭机械制造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格局基本形成,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港口物流、商业商贸等重点领域加速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格局初步形成。

在港航物流体系建设上,成绩更是耀眼。建成宜宾港一期工程30万辆滚装泊位、50万标箱集装箱泊位、1000吨级的重件泊位,海关、检验检疫查验平台齐备,二类水运口岸已经开放,获批全国内陆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建成待批;进港铁路专用线项目、散货泊位等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部分工程项目将于2015年内竣工并投入使用;长江黄金水道四川段建设合力推进速度加快,长江航道宜宾段Ⅲ级升Ⅱ级航道整治前期工作也正在谋划。长江起点航运物流中心建设正加快推进。

产城融合

共筑临港美好未来

这几年,临港着力于产业承载体系的建设。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6.69平方公里扩展为2014年的19.8平方公里。同时,启动了宜南大道、兴港大道、滨江大道等骨干道路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区道路的水、电、气、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初步建成“港-园-城”一体化发展的道路、管网体系,形成“一江山水、两翼发展、核心带动、三区互动”的空间结构。“港城融合”的临港新城框架徐徐出现在世人面前。此外,临港还充分对接周边象鼻、罗龙、李庄等组团,提升临港与周边城镇发展有机联系,带动区域空间融合发展。

这便是一座城市的远见,一座高规划、高起点,又充满人文气息的城市,正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风向标”。(宜宾日报 王悠璐)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