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盐帮扶屏山:东西扶贫协作 念好新“山海经”

www.scol.com.cn (2018-12-25 16:47:44)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颜婧记者 王扬  

屏山新貌。 唐祖全 摄

四川在线消息(严肃 记者 王扬)一路向东,远眺杭州湾,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域,江河湖海交汇于此。这,就是浙江海盐。

一路向西,登临凤凰山,地处大小凉山咽喉之地,金沙江、岷江穿越全境。这,就是四川屏山。

2017年,一份《浙江省海盐县——四川省屏山县2017-2020年东西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合作协议》,把两个本无直接关系的县紧密联系在一起。按照“屏山所需、海盐所能”的原则,双方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持续对接所需、互予所能方面已开展多次扶贫协作活动。

一年多时间以来,双方在扶贫协作方面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如今,“山(屏山)海(海盐)协作”模式已基本形成,念好新“山海经”已成为双方共同的目标。

产业帮扶 提升品牌新路径

在沿海,平地上有山是稀缺的资源。在山区,山地里有平地是稀缺环境。

“这里令人向往!”面对外来客人,屏山县富荣镇镇长敖东热情地描绘着这个占地117.5平方公里的地方:物产丰富,茵红李成熟之时百里飘香,茶海在这里连片发展……

然而,敖东也有自己的遗憾,因为今年茵红李滞销,且农户没有专业冷藏设备,“只能任其烂掉。”

“山海协作”,为富荣镇捎去喜讯——海盐出资60万元援建冷链物流基地,目前4个基地已投入使用。“有了冷藏设备,储存时间延长至20天。”穿牛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金明说,在海盐的对接联系下,旺季每天至少要发6000件水果到嘉兴水果批发市场。

但脱贫致富,产业提升才是关键。今年10月,海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常务副主任、海盐县农业首席专家王金良来到屏山县农业和林业局挂职。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他找到了“门道”:要让茵红李在屏山实现从“生产数量导向型”向“市场营销品牌导向型”转变,力争让它在明年7月丰收期,走进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嘉兴农批市场和上海高档超市。

目前,海盐农业专家团队已为屏山茵红李量身打造了“7个统一”的品系改造操作手册,并针对种植技术问题,拍摄全套现场教学视频,方便在农民夜校等渠道教授传播。

“根据现有产量,如果质量推动价格每斤提升1元钱,农户将增收5亿元。”由于农业转型需要科技支撑,海盐方面将针对屏山的产业特点,组建7个产业专家团队,每个专家团队配备首席专家、推广型人才、合作社技能型人才和电商人才。

专业提升 教书育人新理念

海盐县武原中学足球场,看见学生们正在上体育课,来自屏山县金江中学的体育教师周静向武原中学办公室主任金寿龙请教教学管理方法等。

今年11月底,周静和同事李勇、何小平来到武原中学,开始为期一个月的跟岗学习。

英语老师何小平已在屏山任教32年,多次外出培训经历让她感受到屏山与海盐教学的差距。“武原中学的老师教学喜欢用图片加上肢体语言辅助教学,方式很新颖,效果也很好。”

“屏山当地的英语教师有五六千的词汇量已经很不错了,但海盐教师的词汇量在一万以上。这让他们教学时得心应手,底气更足。”屏山县金江中学副校长刘学权对海盐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赞不绝口。

曾经在屏山县金江中学挂职的武原中学办公室主任金寿龙也注意到,在语文教学中,屏山县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课本的“就事论事”,而海盐的教学更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语感,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

一年来,海盐县10位专家教师赴屏山支教,接收15名教师到海盐挂职交流。海盐县教育部门还为屏山县中都镇贫困学生送去10万余元的爱心捐助,为屏山县学苑街小学和清平乡民族中心校捐赠爱心笔记本6000册、爱心图书5000册。

专家援助 医疗卫生新篇章

“除了对屏山教育的帮扶,屏山县医疗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海盐的帮助。”屏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7年11月,根据“海盐-屏山”医疗卫生东西扶贫工作安排,海盐县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黄磊与几位同事赴屏山开展为期2个月的对口帮扶。山区看病难,医疗水平、治疗理念和设备相对落后,是黄磊来到贫困山区的第一感受。“很欣慰的是,我们的加入,让很多病人在屏山县内就能得到治疗,减少了奔波之苦。”12月5日,回到海盐县中医院的黄磊,对屏山中医院坐诊的经历还记忆犹新。

据了解,自2017年海盐县与屏山县签下对口帮扶合作协议以来,海盐县投入150万元帮扶专项资金,中医院自筹资金55万元,打造屏山县中医院全新的口腔科和泌尿外科。

“改造后的口腔科有200平方米,新采购治疗设备约8件,采用新技术6项,于8月18日正式投入运行。”屏山县中医院副院长胡平介绍,舒适的诊疗环境、高端的医疗设备、配套优质的医疗服务已成为海盐—屏山对口扶贫的一大品牌项目。

劳务输出 打造订单新模式

在浙江海盐县的新东方紧固件集团车间,来自屏山县屏山镇王场村鸽田组的贫困户李云双夫妇和另一名老乡正在进行螺丝包装。李云双说,她和丈夫一起来到这个公司工作,单位给他们配备了免费的夫妻房,除开伙食,每人每月能拿4000多元,夫妻俩月收入加起来近万元。

“目前,屏山县劳动力在海盐就业共有30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94人。今年通过组织劳务输转来海盐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有84人。”海盐县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东西扶贫协作开展以来,屏山、海盐两县仅组织各类招聘会就达23次。针对东西劳务协作中存在的“输不出、留不住”的问题,今年两县召开 4次联席会议、人社部门4次互访考察,联合建立服务工作站,初步探索出“三步协同”的模式。

2018年海盐县支持屏山县贫困户实施“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400人次、输送200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到海盐县就业,鼓励屏山籍贫困劳动力往浙江省(海盐县)转移700人。

海盐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与屏山县人力社保局的沟通协作,完善两地就业扶贫协作、定向招工、劳务信息互通等工作机制。

项目落地 注入产业新动能

日前,川浙经贸合作推介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屏山县与嘉兴市天之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现场签约。

在这场签约的背后,屏山县挂职干部谭稼萌是其中一名推动者。在他看来,这是东西协作招商成果之一。

“用心与每位企业家交流,寻找政府与企业双赢的那个点。”谭稼萌在朋友圈记录着这样一句话。作为屏山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展建设办副主任,谭稼萌从2017年8月就到海盐,挂职海盐县经信局副局长,同时也是屏山驻海盐的江浙沪招商工作组负责人。远离家乡、工作繁琐,谭稼萌还是很欣慰。从2017年8月至今年11月,屏山驻海盐的江浙沪招商工作组在海盐县相关部门的配合协助下,促成签约纺织产业项目8个,总投资69.21亿元。

沿着60米宽、6.7公里长的屏山县江北大道驱车向前,道路旁,宜宾天之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一期的项目工地上吊机林立,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这也是海屏纺织产业园里入驻的第一个项目,主产棉纱。建成后,将解决当地600人的就业问题,预计年产值达到20亿元。来自海盐的屏山县委副书记王坚说:“一定要把优质的资源带到屏山。”

借助两地多方力量,纺织产业园区项目招商成效明显,目前在洽谈拟签约的浙江客商投资纺织项目5个,拟投资约49.5亿元。纺织产业链条正加速形成,百亿扶贫纺织产业园建设正有序推进。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