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宜宾打响人才争夺战 填补4.5万人才缺口

www.scol.com.cn  (2017-10-25 09:29:02)  来源:四川在线宜宾频道  
编辑:颜婧何东 记者 黄大海  

10月20日,结束了最后一场宣讲工作后,宜宾市人才办秘书科科长胡幸春和他的同事,带着收到的近1000份工作意向表回到了宜宾。

4天,成都、上海两地,6所高校,胡幸春压力不小。“没办法,最近一段时间各大城市都在争取优秀人才,宜宾不能落后。”胡幸春说。

根据制定的目标,宜宾力争到2020年要新建成院士工作站10个以上、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10个以上、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20个以上,引进全日制“985”“211”高校急需紧缺专业博硕士600人以上。

遇困境

发展产业人才缺口巨大

“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胡幸春的笔记本上,4天6所高校的行程排得满满的。“提前与校方联系,将宜宾需要的人才以及相关政策等做成二维码发给学校。”

除了到高校引才,宜宾近日还发出了2017年下半年宜宾市引进558名人才的公告。公告中承诺,引进的高端人才将根据学历给予8万元—20万元的安家补助;到市属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的,10年内可每月享受800—2000元的创业补助,并享受事业单位人员正科级和副科级职务,对德才表现好、专业能力强、有发展潜力且符合公务员调任有关条件的引进人才,还可进入公务员序列。

去年,宜宾市确立了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明确在巩固提升白酒、能源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壮大以新材料、轨道交通、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为代表的八大高端成长型产业。“近段时间,不少城市为了争抢人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而宜宾市的‘双轮驱动’战略更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撑。”宜宾市人才办副主任覃勇说。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宜宾人才缺口约4.5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000人、专业技术人才1.6万人、高技能人才1.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9000人、社工人才1000人。补齐人才的短板,已经成为宜宾支撑产业发展的急迫问题。

再培养

消灭人才“水土不服”现象

10月20日,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宜宾丝丽雅集团工作的易家祥博士,正在该集团旗下的宜宾丽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忙着检查生产线。

2011年,易家祥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后就来到宜宾工作。不过虽然有着高学历,易家祥刚来宜宾时也有“水土不服”的现象。

“学生气很浓,眼高手低,对工作中的困难也认识不够。”易家祥说,以前在学校,只要通过试验得到相关数据就算完成了任务,但在企业却没那么简单。“通过深入考察、调研了解市场,才慢慢掌握了企业与学校的差别,明白企业的真正需求。”易家祥说。

现任宜宾市农业局副局长的陈斌也是宜宾引进的高端人才,在来宜宾之后被分派到了政府机关工作。

“到宜宾后,有两次挂职锻炼的经历。”陈斌说,一次是上挂到成都市某工业园区任职,另一次是到屏山县夏溪乡任党委书记。“这两次经历对于我来说都很重要,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找到了干事创业的平台。”陈斌说。

对引进的高端人才进行再培养、再锻炼,是宜宾发挥人才优势的一个举措。覃勇介绍,很多人才刚来时没有太多工作经验,要想更好地创业和把工作做好,还需要更多的社会阅历和基层工作经验,因此宜宾不断完善培养机制,让人才更好“落地”。

强基础

新建5所以上应用型大学

在积极招引外来人才的同时,宜宾还注重发展高等教育,努力培养更多优秀本土人才。

去年10月,在宜宾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宜宾市委作出了“打造科教强市,建设宜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的重大部署。随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双城”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面负责“双城”建设统筹协调、牵头联络、督促检查等工作。

宜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宜宾已同11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包括电子科大智慧信息系统产业技术研究院、宜宾同济汽车研究院等多个落地协议,“双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此外,宜宾还结合不同高校的优势学科建设研究院。其中,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长江经济带经济研究院,借助该校经济管理、法律等学科实力,引进更多智力资源;与西南财经大学共建长江金融研究院,在国家政策中寻求新机遇;与同济大学合作,则锁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轨道交通产业领域;同哈工大重点合作机器人为主的智能制造。

据介绍,未来宜宾还将新建5所以上应用型大学,全市高等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万人左右;引进新建10所产业技术研究院、3-5所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15所省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7-10所博士后工作站。

到2020年,全市引进产业领军人才、知名创业投资人等100名以上,吸引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过1万人,着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主编走笔

“区域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种意识的觉醒,使得近段时间以来,人才争夺战在各个市州频繁上演。

随着人才结构的调整升级,加快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命题摆在每个市州的面前。实施人才战略,党委政府要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然而,把人才“引进来”仅仅是第一步。引进人才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要让才为所用,就要在引进人才时谨防“水土不服”现象的发生,要多一些思虑,多一些举措,帮助新引进人才克服“水土不服”问题。在这一点上,宜宾想在了前面。

为人才营造能够发挥其才干的良好环境,一方面,政府应拿出有力措施,制定切合实际的宽容鼓励政策,营造更公平更透明的用人环境;另一方面,企业也要积极以事业留人、制度留人、感情留人,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平台。在实际的运作中,宜宾对引进的高端人才进行再培养、再锻炼,不失为一项良好的举措。

此外,除了从外地引入人才,如何培养自身的人才“造血”能力,也不能忽视。“建设宜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的举措,和人才引入工作相辅相成,一个是应急“输血”,一个是着眼长远的“造血”,两个方向“使力”,必将形成强大的“合力”。

四川日报 何东 记者 黄大海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