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坚定不移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奋力谱写中国梦四川新篇章

http://www.scol.com.cn  (2016-04-13 15:41:32)  来源:四川在线宜宾频道  
编辑:颜婧李艳梅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如何破解发展难题等重大问题,鲜明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是顺应时代潮流、厚植发展优势,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战略抉择,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深入学习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四川发展,对推动四川加快实现“两大跨越”、生动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四川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有力克服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重大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大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压力仍在持续,工业支撑经济的后劲不足,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大环境尚未形成,区域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开放合作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民族地区如期脱贫的任务十分繁重,真正补齐民生短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省上下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实干担当,更需要把五大发展理念自觉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这样才能把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各项任务扎扎实实推向前进。

第一,要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打牢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支撑。崇尚创新,着力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体现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全省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以创新推动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全面提升。要遵循创新区域高度集聚的规律,着力优化重点区域布局,打造创新载体和平台,促进创新要素有效集聚。要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为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良性互动。要大力发展壮大创新型企业,推动创新资源加快向企业聚集,尽快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健全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健全科技创新政策制度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各类创新资源深度融合,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市场环境。要进一步打通创新成果转化通道,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健全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促进创新成果和资本对接、项目对接,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要大力实施创新人才战略,把提高创新人员的积极性放在首要位置,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按照市场规律配置、激励和使用人才,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第二,要坚持协调发展,形成平衡发展新格局。注重协调,着力解决的是不平衡问题,体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内容上,要协调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个领域的共同发展,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融合发展。在发展空间上,要注重发展的整体性,协调好城市与农村、发达区域和欠发达区域、省内和省外的发展,形成各经济体良性互动的格局。在时间维度上,要协调好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具体到我省实际,就是要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推动成都经济区领先发展、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加快培育壮大川东北经济区,加快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区、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着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建立资源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机制,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要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四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格局。要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建立农村要素资源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机制、新格局。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巴蜀文化的影响力,切实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食粮”。

第三,要坚持绿色发展,共建生态美好新家园。倡导绿色,着力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体现了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有序有度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自觉推进城镇绿色发展、支持绿色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充分发挥我省绿色生态优势,高起点规划和实施绿色优势转化工程,构建绿色工业、农业、服务业、能源产业的绿色经济系统,加快能源、环保、交通等重要领域技术创新,着力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经济强省。要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加强工业、大气、水资源、农村环境等重点领域环境的综合治理,切实提高环境质量。要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发展定位,加快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进长江上游沿江生态建设,开展生态退化区恢复治理,加强江河流域源头生态保护,全面改善生态环境。

第四,要坚持开放发展,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厚植开放,着力解决的是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体现了繁荣发展必由之路。要紧紧抓住国家开放战略新机遇,着力完善我省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机制,切实打造内陆经济高地和开放高地。要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布局,加快构建国际交通物流大通道,规划建设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实施一批重大合作发展项目,全面推进经贸、金融及人文交流合作,努力在新一轮国家对外开放中抢占先机。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推动长江上游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提升长江四川段的航道等级,拓展长江口岸功能,打造长江干流为轴的综合交通走廊;要深化长江流域交流合作,健全与流域内各省市的综合开发管理与合作机制,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高新产业,强化生态安全建设,全力打造长江经济带战略腹地和重要增长极。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双轮驱动战略,积极推进各类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和合作项目建设,搭建西博会、科博会等形式多样的开放载体和平台,推动产业、企业、城市和人才国际化,不断提升四川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切实打造国家对外开放四川品牌。

第五,要坚持共享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推进共享,着力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体现了发展根本目的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省各族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要把推进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打好扶贫攻坚“3+10”组合拳,大力实施省委“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10个专项方案和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彝区“十项扶贫工程计划”“17条特殊政策”,落实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深化对口扶贫帮扶,强化政策、资金支撑保障,努力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要大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建立符合我省实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提升我省公共服务水平。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鼓励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要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能力水平。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全体居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努力做到全省各族人民都能老有所依、幼有所长、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确保每一位群众都能同步达到小康、共同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

     (李艳梅)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