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贫困户变身“帮扶户” 宜宾珙县贫困户成致富带头人

www.scol.com.cn  (2017-11-10 18:35:54)  来源:四川在线宜宾频道  
编辑:颜婧周亚秋 记者 曹洋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周亚秋 记者 曹洋)11月8日,宜宾珙县巡场镇田坝村三组村民李德玉,正在自家新建的鸡场做工,挑灰浆、推斗车、挖石子……一米五几的个子,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

老鸡场3000只种鸡销路明朗,新鸡场即将搬迁。谁能想到上个月扶贫日刚向村里捐了3000元现金、500只鸡苗的李德玉家,前两年竟穷得揭不开锅。“我自己当过贫困户,贫穷的滋味不好受。”

是什么让这家人在两年时间完成贫困户到“帮扶户”的逆袭?

困境

负债累累有家难回

一个年迈多病的外婆,两个智障的单身汉舅舅,父母体弱还要照顾一双正嗷嗷待哺的孩子,李德玉夫妇是这个家里唯一正常的劳动力。因为肩上的责任大、负担重,又没有一技之长,李德玉多年努力也没能改变贫困现状,六口人一直在几间破旧平房里艰难生活。屋漏偏逢连夜雨,2012年,由于养鸡生意失败,李德玉更是欠下了一堆债。

“当时欠的债太多了,我们根本就不敢回家,一回家就有要账的上门。”说起当初的日子,李德玉仍是心有余悸,“当时想都不敢想能有现在的光景。”

在重债的压力之下,李德玉夫妻被迫外出打工。但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夫妻俩在大城市也生存艰难,一年时间辗转多个工厂,回家的心愿也日益迫切。“在外打工没有归属感,自己因为养鸡失败,做梦都想在养鸡上重新‘站起来’。”李德玉的丈夫赵强至今都对当初外出务工的漂泊记忆犹新。

转变

精准扶贫夫妻返乡

2014年,时任田坝村第一书记的黄波了解到李德玉家的具体情况,将之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打电话给夫妻俩,希望两人能够返乡发展。“李德玉家的情况很具体,我们充分考虑了赵强想养鸡的意愿,决定在此处着力。”黄波说。

得知自己被列为了贫困户,李德玉夫妻的第一反应是很羞耻。“我觉得当贫困户很笑人,特别是我们俩还正当壮年。”赵强说,在农村面子比里子重要,但考虑了当时的家庭环境,他还是“委屈”的当上了“贫困户”。“反正我绝对不会一直当贫困户的,我一定要好好干。”赵强暗自发誓。

怀着脱贫的强烈愿望,2014年底,夫妻俩回到了老家。“也不怕追债了,反正我也没钱。”赵强笑着说,不好意思地抓了抓脑袋。

在村支两委和乡镇的帮助下,2015年初,李德玉靠着产业发展资金养上了1000只种鸡。几个月的时间里,鸡场出现任何问题都有村干部来帮助解决,终于在2015年的下半年,第一批鸡苗出栏了。“一下子就赚了5000块钱,俩人晚上都乐活地睡不着觉,想去鸡场里守着。”

随着鸡场渐渐步入正轨,李德玉看着自家破旧的瓦房,跟丈夫一番商量之后,决定要修新居。

求破

帮扶干部不遗余力

2015年底,李德玉一家正式脱贫。“现在鸡场每年都要出三四十万的鸡苗,每年的收入有几十万。但我们没舍得花一分,都用在了新鸡场的投入上了。”

随着经济状况而改变的,还有李德玉的思想。自从走上脱贫之路,帮扶干部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我们的村主任李宗旭,经常担心我的摊子铺太大,到时候扭转不过来,我不服气就要和他理论几句,但回头他还是把我要办的手续弄得妥妥当当的。”

“我鸡场资金有时候周转不过来,镇上的干部就一起凑钱借给我,我有钱了就还,没钱了就去借,这两年,这样的情景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有一次我参加一个竞标,中标了没钱付钱,巡场镇的一位干部主动找到我,借了6000元给我,让我去交保证金。”

......

这样的场景,李德玉还描述了很多很多,也激起了他的感恩之心。“但他们说,只要我们村里发展的好,比一切回报都重要。”

升华

贫困户变身“帮扶户”

11月8日,晴好的天气让田坝村的贫困户杨纯庭忍不住在家门口做起了“复健”,妻子正在家旁的竹林里精心照顾100只乌鸡。

“这100只鸡仔是几个月前李德玉送我们的。”看着鸡群,杨纯庭眼里满是希望。“过年的时候可以卖个好价钱。”

据田坝村第一书记孙守刚介绍,杨纯庭和母亲都是重度残疾,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家里的重担只能由妻子一个人承担。看到杨纯庭家的情况,李德玉主动送来了100只鸡苗,平时有什么问题,都来帮着照看。

受到了帮助的不仅是杨纯庭一家人,2016年,为了帮助贫困户肖宇文发展产业,李德玉假装合伙修猪场,最终却将整个猪场交给了肖宇文。“不说跟他一起干(合伙)的话,怕他自己不敢发展!”李德玉笑着说,他“骗”肖文宇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现在猪场里30多头猪长势喜人,肖宇文走出去也更有底气了。

村里12户贫困户,每人给他们捐了30只鸡苗;肖二娃家里贫困,给了他们1200块钱供娃儿。李德玉说,“贫困户来买鸡苗,我都不得收钱,等到鸡长大了,我去回收再扣成本,平时有什么问题,我们都帮助解决。”

靠着一点点的帮助,一件件的暖心事,李德玉夫妻带领着村里人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踏实,越走越充满干劲。

说起李德玉夫妻,村里人都竖起大拇指。“新鸡场修好之后,我们每年鸡苗出栏量将达百万,那样就能帮助更多的人。”李德玉说。

田坝村,山势险峻,却在大山深处种下了感恩之树,开出最美丽的扶贫之花。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