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绿化脱贫齐头并进 宜宾兴文县走上林业产业脱贫路

http://www.scol.com.cn  (2017-05-04 09:43:45)  来源:四川在线宜宾频道  
编辑:颜婧刘静思 记者 曹洋  

开栏语:4月22日,四川召开全省脱贫攻坚总结推进会,总结成绩和经验。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减少到2016年的272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4.3%,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各地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来抓,挥汗鏖战、闯关夺隘,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宜宾,脱贫攻坚成绩同样显著,去年全市75个贫困村达标退出、减贫6.1277万人;屏山县、翠屏区被表彰为2016年脱贫攻坚先进县。成绩不是终点。早在年初,宜宾就立足于“早”,着眼于“快”,落脚于“实”,全面发动了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确保今年全市6.7万贫困人口和180个贫困村脱贫真、脱贫实。接下来,宜宾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脱贫攻坚总结推进会的各项要求上来,向着新的目标奋力冲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回顾成绩亮点、展望未来发展。四川在线宜宾频道将从即日起,推出“策马扬鞭自奋蹄 脱贫攻坚看宜宾”专题报道,展示宜宾各地脱贫攻坚的各项成果工作。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刘静思 记者 曹洋)初夏时节,苗乡大地一片生机盎然。在宜宾兴文县大河苗族乡龙山村,村民正撸起袖子栽种巨黄竹,挖坑、放苗、培土,现场一派热火朝天。

近年来,兴文县林业部门针对贫困村的具体情况,为贫困户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在现有的林业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林业和家庭农场;同时,开发荒山荒坡、发展绿化,为农增收。

政府“兜底”作保障 林业产业助农增收

“我们村土地瘦,种庄稼收成不好。现在种植巨黄竹,经济效益高、好管理,都指望着它来增加收入。”龙山村支部书记陈大海计划今年在全村栽种3000亩竹林。望着栽好的一片竹苗,陈大海对未来充满希望。

龙山村地形复杂、土质薄,土地抛荒比较严重,农业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全村690户2368人中有105户369人是贫困人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16年,陈大海针对龙山村荒山荒地多的情况,到兴文县农业局询问造林政策,并希望能邀请专家到龙山村考察,探索出一条可行性道路。通过深入考察、细致分析并根据龙山村的实际情况,兴文县农业局向他推荐了巨黄竹。

“种巨黄竹生产周期短,并且能可持续利用。如果要种树,不仅投产时间长,而且投产就要砍树,树砍完了,荒山还是荒山。”说到种植巨黄竹的原因,陈大海头头是道。目前,龙山村全村已有660余户加入了种植巨黄竹行列,其中包括95户贫困户。

不仅是龙山村,如今整个大河苗族乡都走上了依托林业产业的脱贫之路。“大河苗族乡今年发展巨黄竹7000亩,竹种和种植技术由专合社免费提供。”据兴文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村民除了从竹子本身获得收益外,国家林业还对连片种植1000亩到3000亩的绿色产业示范园进行补贴,兴文县委、县政府再补贴400-600元/亩财政扶持资金,缓解造林负担、加快林业发展,使其成为脱贫与绿化共进的有力法宝。

林业带动产业发展 绿化脱贫齐头并进

为什么将林业发展和脱贫联系起来?兴文县林业局局长黄平解释,“林业天然和农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农民增收的补充作用不可忽视。”据了解,针对兴文县贫困村实际情况,兴文县林业局计划从2015年到2018年,在15个乡(镇)57个贫困村中,发展木本原料林基地32000余亩、竹林基地22000余亩、特色经济林22000余亩、林下经济2400亩,促农增收,让绿化脱贫齐头并进。

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兴文县将在现有林业资源的基础上发展家庭林场,指导建设生态养殖基地和森林人家,发展林下养殖山地正宗土鸡、牛、羊,开发林下种植业木瓜、杜仲、地黄、金银花、花生、蕨菜等中药材和森林蔬菜,加快实现林农一体化、林禽一体化,以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发展产业,切实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此外,还组织广大贫困群众参与植树造林,并吸收167名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农民的生态收入。

据悉,通过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森林植被恢复等多个项目,兴文县向贫困村实施了项目倾斜和优先安排,截止目前,已经安排覆盖全县贫困村23个,完成财政投资192万余元。

据统计,2016年,兴文县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12.6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的纯收入达1652元。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