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宜宾使用3D打印技术 切除800余克肿瘤

2019-09-30 14:58:0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颜婧

四川在线消息(代唯)2019年9月26日,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郭伟昌及其团队,连续手术10小时,在宜宾使用3D打印辅助技术,通过多学科合作,成功为77岁老人进行“侵犯血管”巨大肿瘤切除手术,从腹膜后取出重800余克肿瘤,患者已治愈出院。

命悬一线!大肿瘤长进血管

77岁的老人刘先生家住宜宾市兴文县,今年9月下旬,老人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出腹膜后长有一个800多克的肿瘤,并且已经长进了下腔静脉,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随时可能血管破裂大出血死亡。

一直以来,对长进大血管的肿瘤进行手术,在外科学上是一个深水区,因为患者在术中随时都有可能因大出血死亡。

老人肿瘤的位置在后,与脊椎和盆骨相连,结构复杂,医生操作空间小。同时,老人年龄较大,如果手术时间太长他的身体是否能够承受、肿瘤位置靠后操作空间小怎样进行操作、肿瘤紧靠腹主动脉如何止血、切除手术中的肿瘤如果脱落入心脏该怎么办……这一道道困难摆在了医生们的面前。

肿瘤位置3D打印模型。

使用三D打印模型 为患者进行精准手术

为详细地了解老人肿瘤的情况,进行精准地切除手术,在手术前,还使用3D打印医疗新技术,通过CT扫描患者病变部位,让3D重建肿瘤位置模型,提前预判手术可能出现的情况,降低手术的风险。

经过反复商讨,此次医生决定通过多次切除的方式,将肿瘤分批切除并取出。

9月26日,从早上8:00老人被推进手术室,到下午5:30医生将老人腹后部最后一块肿瘤取出,手术整整进行了10个小时。

为了防止老人在手术中会出现大出血,打开腹部后,医生首先将肿瘤附近的腹主动脉“控制住”,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小心翼翼地将输尿管和肿瘤进行分离,因肿瘤“贴着”脊柱长的,医生在切除肿瘤时要十分地小心,避免伤到老人的脊柱。

在此过程中,麻醉科医生们全程密切监护,让老人的血压和心跳都调整在合理范围之内,这为以后老人快速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患者输血的输血袋。

连续10小时手术 医生累瘫了

虽然医生们通过3D打印模型提前对手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当打开老人腹部时,肿瘤的复杂程度还是超出了预期,但团队医生们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将困难逐一化解。

切除一块肿瘤,就需要立即止血并快速缝合,郭伟昌医生说,当时他侧着手臂连续20多分钟压着出血点,手臂都麻木了。在这10个小时的手术中,他的左脚和右脚一直换着站立,以避免双脚麻木。手术结束后,医生们都累瘫在地。

“我们一个正常人全身的血量就是在4500毫升至5000毫升左右,在这次手术中,我们为老人准备了1600毫升红细胞,2000毫升血浆,20U冷沉淀,老人术中出血是4500毫升,从这一点就可以想象这台手术的难度有多大。”回忆起手术时的场景,郭伟昌医生印象深刻。

手术结束,并不意味着医疗过程的结束,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更是精心护理老人。

老人于1960年参军,具有7年的部队经历,对于他来说,能观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是他的心愿。10月1日,老人转回普通病房,高兴地看完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阅兵。

患者与医生们合影。

患者家属:感谢宜宾市一医院精湛的医术

“感谢医院医生精湛的技术,让我起死回生,让我观看了今年的国庆大阅兵。”10月16日下午,病床上的老人高兴地向记者说道。

老人的儿子说,虽然手术风险很大,但令他们感动的是医院医生并没有因此而拒绝他们,该院医生们的担当精神和敬业精神给了他父亲第二次生命。

据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郭伟昌介绍,近年来,就全国范围来说,腹膜后手术成功案例逐渐增加,但此次患者年龄大,肿瘤位置复杂,并侵及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这两根人体最粗的血管,这对医生的专业水平提出了高要求。在全院各科医务人员的齐心配合下,终于“拿下”了这800多克肿瘤,令大家感到欣慰。

多学科合作机制  让患者受益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昭辉博士介绍,这个病人的肿瘤位置很深,肿瘤位置靠近脊柱,需要切到最深面才能进行手术。同时,这个肿瘤把患者身体的主干血管都包裹了,这样的手术风险非常高,这意味着,在手术中,病人很有可能出现大出血而死亡。

“从患者使用的针线、人工血管、输血乃至后期监护,我们都调动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李昭辉表示,这样的优质资源整合使用并不仅仅针对个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已建立起完善的多学科合作机制,应对各种复杂、疑难病例。任何一个完美的方案实施成功都是专家个人的技术特点和团队能力、特点的完美结合。(宜宾市一医院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