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 繁花定会开得更早些

2020-02-17 16:09:18来源:宜宾日报编辑:颜婧

2月13日,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曹孟来到武汉红十字医院的第十四天。

中午十二点,与当地医生做完重症病人的交接,完成书面的交班,曹孟走进专供医护人员脱卸防护装备的污染区,小心翼翼地换下防护服,穿过缓冲区,在清洁区贴有四川字样的休息室,拿出了自己的手机。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等疫情结束了,可以带你们去看看武汉的东湖绿道,看看世界闻名的武大樱花。”“你们远道而来,帮助武汉的同时更要完璧归赵。”拿起手机,曹孟看到与自己交班医生的两条留言。“一定会等到那一天的,我们还要来个大大的拥抱。”回复微信时,曹孟写满疲惫、布满勒痕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1月28日,四川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武汉,作为新冠肺炎诊治院级专家组成员,曹孟与本院其余七名医护人员一道,从宜宾出发随队前往武汉。经过一系列岗前培训,1月30日,四川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正式进驻武汉红十字会医院。14天的奋战,红十字会医院近百名患者治愈出院,还有不少患者病情好转,转至方舱医院继续观察,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曹孟觉得去武大看樱花的日子越来越近。

争分夺秒的病房

曹孟所在的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发热二病区,共有60张床位。医生们坚守一线,24小时轮班,每人平均每班工作6到8个小时,负责病房里确诊患者的日常诊疗。

确保防护到位是首要的,为了腾出更多时间检查防护措施,早上七点,曹孟就从医院附近的酒店出发,穿过晨曦中寂静的武汉街道,来到红十字医院开始“上阵”前的准备。上班之前是不敢多喝水的,一个鸡蛋一个包子,基本就是曹孟每次早班前的标配。

洗手,戴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穿工作服、防护服、防护鞋套……穿戴完整套三级防护装备,曹孟需要近半个小时。从事感染一线临床工作十几年,这种最高级别的防护,在她的职业生涯并不常有。

披上“凯甲”,和同事们互相确认防护是否到位,曹孟穿过专用通道,高效运转的隔离病房,依然紧张忙碌。

与夜班医生做好交接,她径直向19床的重症患者病床前走去。前一夜,19床病患血氧饱和度偏低,夜班医生及时调整给氧方式,早上患者血氧饱和度有所回升。根据患者症状和检查指标,曹孟需要再次精确治疗方案。“叔叔,加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诊断间隙,隔着厚重的防护服,曹孟放大音量为逆境中的患者带去必胜的信心,“没有家人的陪护,医护人员就是他们唯一的依靠,心理安慰是一计良药。”曹孟说。

检查完重症患者,当天查房开始。此时包裹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防护鞋套中的曹孟已经开始出汗,呼出的雾气与汗水形成的水滴,颗颗滴在她的脸上,“这些都能克服,最让我们困扰的,是为避免防护服破损,大家的动作不能过大,这无形中减缓了我们的战斗力,所以在这个争分夺秒的病房中,每个医护人员都希望一分钟能当两分钟用。”

当天,入院时高热不退的20床婆婆体温正常,CT片显示肺部病灶较前有所吸收,己经可以自行下床活动了。“医生,我的饮食好多了,力气也有了,虽然还有点咳嗽,但我自己觉得比前些日子要强多了。”介绍完病情,婆婆跟曹孟连声道谢,“我的哥哥在四川,我也算半个四川人,看到四川人援军很亲切,真是很感谢你们的努力付出。”

上午十点三十分左右查房结束。曹孟回到医生办公室,开始结合每一名患者的体温、呼吸、脉博、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和检查指标,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中午十二点,与接班医生做完交接,曹孟仍不肯离开,她又去看了看19床的患者,“防护服很‘金贵’,能多干会儿,就多干会儿吧,不能浪费了。”

接近下午一点,卸下装备、做完清洁,曹孟抓紧时间回酒店吃饭、休息,等待她的,是8小时的深夜班和几十名企盼康复的新冠肺炎病患。

一个并不艰难的决定

战疫一线条件是艰苦的,但对曹孟来说,做出前往一线的决定,并不艰难。

1月25日下午,市一医院感染科主任李成玲接到组派该科医生前往武汉的通知。“当时曹孟负责排班,所以我打电话问她哪个班的医生可以安排,没想到话音刚落,曹孟就回答说,她去。”李成玲回忆,当时觉得曹孟是个女孩子,怕她体力上吃不消,可曹孟在电话那头回答说,“我是党员,我上。”态度很坚决。

曹孟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正式调入市一医院感染科工作,擅长各种感染性疾病,疑难发热及各种肝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传染病的诊治。

作为一名感染临床医生,疫情的发展一直牵动着她的心。“如有需要,我可以去。”1月24日,医院第一次征集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曹孟就在科室群里如是留言。

曹孟的丈夫刘欢同在市一医院工作。得知妻子报名,非常清楚此行风险的刘欢,默默地将网上最新公布的疫情信息和防护知识转发给妻子,并没有加以阻拦。

“以我对她的了解,其实我心里早有预感。”刘欢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曹孟都是一个责任感非常强的人。难得遇上周末不值班,一家人出去玩玩,曹孟总是要求,先开车送她去医院看看病人再走,“我都习惯了,也表示支持。”

医院的正式通知来得很快。1月27日下午,正在值班的曹孟来不及为自己考虑太多,首先想到的是病人交接。正在休息的刘医生紧急顶上她的岗位,医院在物资很紧缺的情况下,为出征人员准备的多套防护物资,让她心中充满力量。

曹孟去报名武汉的事,一直是瞒着自己父母的。实在瞒不住了,因为刘欢正在屏山县新安镇联合村挂职,不久就要回到村里,9岁的儿子还需要人照顾,当天晚上,两口子匆匆带着儿子到父母家吃了顿饭,说明情况。父母没有阻拦,有的只是千叮万嘱,“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

第二天上午十点,宜宾市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在市卫健委门口集结前往武汉。英雄出征,前来送行的人很多。人群中,看见父母站在街对面,远远地向她着挥手,曹孟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我一定会努力地去救治更多的人,打赢这场仗,平平安安地回来,我想这才是你们最愿意看到的。”擒住眼里的泪水,曹孟给母亲发去了这样一条微信。

用行动诠释医者大爱

“在护目镜上涂一层碘伏,轻轻擦干后,再涂上一层洗手液,再擦干后就能有效减少雾气的附着了。”穿上防护服后,呼吸变得更粗,护目镜上雾气很大,时常看不清眼前的东西,对医护人员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这几天,曹孟把自己试了三天的小窍门发到朋友圈,为大家带去了福音。

“她一直都肯专研。”在一医院感染科护士长陈兰的眼中,曹孟不仅政治素质过硬,而且非常爱学习、肯专研。陈兰在感染科工作多年,在她的记忆中,曹孟的办公桌上总是堆满了书籍,“夜班病人少,一有空她都要拿着书看。”陈兰说。

在同事周翔天医生的眼中,曹孟肯专研,也肯分享,“曹医生是感染科医疗小组组长,遇到对新发疾病或者不常见疾病,她通常会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同时将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在科室业务学习和小组查房工作中进行分享。”

不断攀登医学的高峰,是为了更好地托举生命。从医13年来,曹孟一直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大爱。2014年下半年,曹孟打算前往感染医学前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修。因为孩子才三岁需要人照顾,丈夫提出反对。

她从网上找来许多华山医院的资料,用了近半年的时间说服丈夫,最终,于2015年3月正式前往华山医院完成学业,“抛开小孩子无人照顾不说,远去上海学习住宿交通费用也要增加不少,曹医生对前沿医学的执著追求值得我们学习。”陈兰说。

2019年12月,市一医院感染科收治了建科以来的首例黑热病患者。“黑热病在宜宾非常罕见,所以当时的诊治经验并不丰富。”周翔天医生回忆,由于患者之前长期未确诊,对医疗措施产生抵触情绪,是曹孟医生反复对病患及家属做思想工作,并联系有诊治经验的团队,积极查阅文献和指南,为患者的治疗寻找到了突破口。“当时许多人都劝曹医生,患者自己都不配合,还是算了吧。曹医生总是回答,患者还年轻,有一分希望就要付出一分努力。”周翔天医生介绍,如今,这名患者治效果很好,预后也很不错。

大年初一带着孩子去电影院看一场《熊出没》,是曹孟一家人每年春节的保留节目。出发那天,曹孟给儿子许诺,要在春暖花开的时候,牵着他的小手,到郊外去放风筝,弥补这场没有看的电影。“战疫一线,有这么多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相信今年的繁花定会开得早些。”曹孟说。(文/秦丽萍 图片由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