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助学贷款 “宜宾模式”为贫困学子打开方便之门

http://www.scol.com.cn  (2015-12-07 09:13:18)  来源:四川在线宜宾频道  
编辑:颜婧作者 朱俊聪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朱俊聪)日前,宜宾县2015年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发放完备,笔者从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获悉,2015年度全县审核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1556份,发放放款通知1519份,信用社实际发放贷款人数1519人,发放贷款金额905.4万元,贷款人数、金额再创新高,均居全市前茅。

7年发放助学贷款3795.7万元

宜宾县是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近3000平方公里的幅员面积,特别是农村,因为环境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经济基础薄弱,无力让孩子圆大学梦的家庭却不在少数。正因为如此,2009年5月,该县按照上级要求经县政府批准及时成立了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专门负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相关工作。

自县学生资助管理中成立以来,按照“应贷尽贷、方便贷款”的原则,7年间该县共发放助学贷款3795.7万元,为6813名贫困学生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该县创新工作方式,率先在全国把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放权到乡镇中心学校申请审核,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把关,乡镇信用社发放贷款,此举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学生及家长,减少了往返县城的舟车劳顿和相关费用,真正为贫困学子打开了方便之门。

宜宾县的这一创新举措,受到了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说是为贫困大学生们办了一件“了不起的大好事”!这一创新举措,被省市领导誉为创造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宜宾模式”;这一创新举措,折射了全国各地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一惠民德政工程所取得的成效。

据了解,该县平均每年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新生占当年录取学生总数的近30%,基本实现了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应贷尽贷;该县也是宜宾市贷款人数最多、贷款份额最大的县,在四川省也名列前茅。

“没助学贷款,娃儿上学就泡汤了”

2015年8月底,在英雄赵一曼故乡的白花镇中心学校办公室,今年高考以较优异成绩考上了四川工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姐姐王翠和考上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妹妹王静,和母亲张元戊一起来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张元戊望着窗外下着的绵绵细雨,小声地念叨:“这场雨太及时了……”站在他一旁的女儿王翠,脸上挂满了水珠,她说:“生源地助学贷款,对我们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呀!”

王翠姐妹俩家住白花镇大嘴村,一家5口人,大姐大学已毕业参加工作,今年王翠姐妹双双考上大学,父母都是农民。全家所有的开支全靠父亲一人在浙江打工来支付姐妹俩的学习生活费用和家里的零用,姐姐原来读大学家里还欠了些债;母亲张元戊一个人在家里忙里忙外,又要种庄稼,又要喂养牲畜,时常拖着疲惫的身躯在支撑着。

当姐妹俩拿着录取通知书时,全家人很是高兴了一会儿。但看到随录取通知书寄来的一纸收费明细,这让全家转喜为愁。

当看到《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这本宣传小册时,姐姐突然想起高考前夕学校印发的《宜宾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宣传资料》,急忙找出来,在仔细了解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条件和程序及所需资料后,觉得完全符合助学贷款条件。原来可以办理助学贷款读书。这时一家人才稍微舒缓了因不能凑足学费而发愁的紧张情绪。

当天下午,姐妹俩便按宣传材料上讲的准备好助学贷款的相关资料,到村上去开贫困和贷款偿还能力证明。

第二天一早,姐妹俩同母亲一道带上所有资料和录取通知书直奔白花镇中心学校,办公室谢群峰热情接待了她们。在看了相关材料后,谢校长拿出《农村信用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让姐妹俩在办公室填写,并母女三人宣传了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申请表填好后叫姐妹俩到镇政府民政部门审核盖章,然后再把表及其他相关资料交回来审核。

第四天,白花支行便打电话通知姐妹俩同母亲一起带上身份证或户口簿,到宜宾金江农商银行白花支行签订助学贷款合同,两姐妹今年共申请助学贷款16000元。

“几乎没费周折,姐妹俩就在镇上办理了助学贷款手续。听说原来在县上申请办理,幸好改在乡镇办了,不然要跑好远,花好多路费哟,又耽误时间。感谢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我的双女儿才能有机会上大学,不然我们家真的没有办法,两个娃儿上学就可能泡汤了。”张元戊激动地说道。

守诚信存感恩,感谢国家好政策

每年高考前,宜宾县各普通高中、职中都要对高三学生进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宣讲,张贴发放《宜宾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宣传资料》,并对学生上好诚信和感恩“两堂课”。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各乡镇中心学校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发放通知及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县资助管理中心、各信用社进一步强化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工作,跟踪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加强助学贷款学生诚信教育,培养广大贷款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同学们熟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政策的相关知识,加深同学们对诚信还款的认识,让同学们怀一颗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陈燕现任职于广州都市报,她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众多受益者之一。

2011年,陈燕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学专业。由于家住偏远的山区农村,父母只靠种庄稼、喂养牲畜、在周边打零工维持全家生计,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她高中毕业当年,就到商州镇中心学校办公室申请,在商州镇信用社办理了助学贷款。今年大学毕业后,在8月份就到宜宾金江农商行商州支行一次性还清了助学贷款24000元。

6月份,陈燕参加了广州都市报的招考,顺利通过了考试和面试,如愿进入了广州都市报任职。对助学贷款这一政策,陈燕的父亲深有感触,“幸好我的女儿赶上了这个好政策呀”!陈燕心存感恩地说,我只有好好工作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国家的培养;助学贷款让我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减轻了父母的压力。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讲诚信,现在毕业了,就要想办法早点还清贷款。

笔者从宜宾金江农商银行了解到,截至2015年12月,全县共有959人已经归还助学贷款,归还利息金额232万元,还息率为99.9 %;有772人因家庭经济情况好转,申请办理了提前还款,还款金额达683万元。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