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宋成均)他是一名机关干部,去年6月,宜宾长宁县委组织部选派他到竹海镇龙潭村任第一书记。上任后, 他逐户走访贫困户、村社干部和在家党员,主动征求对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实地了解村情,查阅县上产业发展、经济项目发展规划等资料,挑选致富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发展中药材产业助农脱贫致富。他就是长宁县国土局办公室主任、竹海镇龙潭村第一书记黄照洪。
黄照洪(右一)介绍村上的规划
“我把我的土地入股给专合社种植中药材,空闲时候来做点工一个月都有一千多元,年底的时候还有土地入股分红,这对我们家来说帮助很大。”近日,记者在竹海镇龙潭村采访时,该村贫困户陕大贵被专合社返聘来平整中药材种植基地,她一边劳动一边说。
龙潭村是全县21个省级贫困村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135人,贫困发生率为17.86%。“现在全村的主导产业就确定为中药材,主要有莲子、枳壳、丹参和板蓝根等,其中莲子种植有100亩,枳壳种植有近600亩。”黄照洪介绍说,2014年龙潭村确定为省级贫困村以后,村上持续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三大工程。
黄照洪(右二)查看中药材长势
为了让土地不闲置,抛荒的地有人种,带动全村村民增收致富,黄照洪带头成立专合社,通过土地流转,目前该村已经集中连片种植中药材枳壳近600亩,行间套种中药材板兰根、丹参。村支两委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购销、统一品牌管理,形成规模经济、规模效应。
此外,土地流转采用“以地入股、保底分红”的模式,每亩土地每年折价300元入股,年底按股分红,分红不足300元/亩的按300元/亩兜底保障。土地分红后剩余利润由专业合作社提20%作为全村公益事业经费及专合社管理人员绩效工资,最后剩余利润由量化到贫困户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所占份额进行二次分红。目前,该村参与种植中药村的贫困户35户,占贫困户数的100%。同时,在规划的药材基地范围外,由群众分散种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提供药苗、技术和统一回购,让群众吃上定心丸,调动了群众发展中药村的生产积极性。
黄照洪(右二)了解贫困户想法
“村上有了集体经济,我们就能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了。”龙潭村党支部书记胡明超介绍说,黄照洪到村上来以后,就想方设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为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6年,黄照洪引导村党支部自筹资金13万元与6名党员出资5万元采用入股联营方式在本村流转土地100亩种植中药材莲子。同时,依托县级医药龙头企业,采用“支部+公司+党员”、“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连片发展中药材订单产业,构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稳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黄照洪上网查阅资料
据黄照洪预计,龙潭村通过连片发展中药村产业,前三年每年可以实现产值180万元以上,并带动贫困人口就业60人以上,仅务工收入实现年增收10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三年以后,当中药材枳壳全部达产后,预计可以实现年产值240万元以上,全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我们有信心,有决心。”黄照洪说,中药材是兼具观光和药用价值的,下一步,龙潭村将通过主导产业中药材的发展来撬动乡村旅游的发展,确保群众共同脱贫致富,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形成好习惯,养成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