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翠屏区:“一针一线” 精准脱贫攻坚

www.scol.com.cn  (2018-01-09 08:48:56)  来源:宜宾日报  
编辑:颜婧  

近日,笔者在翠屏区牟坪镇龙兴村看到,该村的贫困户们正在柑橘树下采摘果子,打包装箱。今年柑橘的丰收,让他们在脱贫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作为典型的“插花”贫困地区,翠屏区共有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7282户25783人,呈现出“分布宽、程度不均、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该区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全面落实“五个一批”和“22个扶贫专项年度计划”,发扬“绣花”功夫“成于细、贵在精”的精神,厉兵秣马,努力绣好脱贫攻坚“一针一线”。

数据映衬出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温暖底色:2014—2016年,全区脱贫4826户17423人达到“一超六有”标准,2个省定贫困村达到“一低五有”标准,实现首战告捷,被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16年脱贫攻坚先进县”;2017年,完成2456户8360人脱贫、3个省定贫困村退出,实现再战再胜。

A

解决“扶持谁 谁来扶 怎么扶”

“全区组建了15个驻乡镇和涉农街道扶贫工作队及5个省级重点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精心选派30名第一书记入驻贫困村、后进村,安排98个区级部门‘多对一’帮扶贫困村及乡镇,组织7360余名机关干部‘一对一’帮扶贫困户,切实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翠屏区直机关工委书记张勇告诉笔者。

有决心,更要有行动。翠屏区建立了省定贫困村脱贫摘帽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贫困村“摘帽”工作。

全区利用“大扶贫”理念积极筹集整合各类扶贫资金,有效保障和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2017年投入各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8536余万元,其中区级5700万元,增长104%。统筹推进“四项基金”,建立教育扶贫基金620万元、卫生扶贫基金610万元、产业扶持基金479万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金600万元,惠及贫困人口6000余人次。此外,探索量化股权模式,将贫困户土地、基础设施、村集体资产等量化入股,参与产业基地建设,专合社、农户、村集体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红,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B

政策兜底 效应叠加

“今天能够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过,感谢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领到新房卡的象鼻街道天顺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周健康激动地说,他们一家搬进新居后,他将在附近园区内打工,方便照顾体弱多病的妻子。

2017年翠屏区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10户2100人、危房改造1031户,用心为困难群众筑起一个个“温暖的家”。

同时,该区结合实际出台贫困户子女上学救助兜底保障方案,实施就学减免和雨露计划补助,2017年教育兜底7000余人次,资助资金344余万元;全额代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贫困人口在区属公立医疗机构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不超过10%,2017年投入500余万元,惠及1.2余万人次;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539.5万元,解决1390户饮水不安全问题,贫困户水量、水质、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均达标;督促电网公司加快建设进度,所有贫困户生活用电达标;完成2470户贫困户的电视户户通工程,所有贫困户均能接收电视信号。

C

有产业 脱贫才有底气

“村上成立了养鳖合作社,在稻田里面养鱼和鳖,这种养殖模式很好,我们跟着一起养,经济效益比以前好了很多。”李端镇高坡村村民张公贵告诉笔者。据了解,“稻田+鱼+鳖”的养殖模式在该村规模已达500余亩,年收入可达100余万元,这让该村的脱贫道路更加平坦。

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造血”功能。翠屏区重点突出产业转型培育,大规模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当地贫困户在我们水世界既可以打工领工资,又可以通过水权入股分红。”凤垚香谷水世界总经理时建昭介绍。作为川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亲子互动性最强的室外主题水上乐园,翠屏区明威镇凤垚香谷水世界建成后致力通过将精准扶贫和旅游产业发展相融合,带动当地群脱贫奔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农村变景区”是翠屏区产业脱贫的一大亮点,借助当地优势资源,以乡村旅游带动扶贫开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贫困户共享乡村旅游发展成果,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在产业转型脱贫方面,翠屏区共培育、引进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2家(吸收贫困户625人),共计流转土地5.8万亩,累计投资达5.13亿元。培育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84个,覆盖农村人口72498人。

D

扶贫要“扶志”和“扶智”

“有政策的扶持,以后凭借我们的双手,日子只会越来越好。”明威镇九皇村贫困户蒋一红,在政策扶持下发展起了养殖业,建起了新房,还经常与同村的贫困户交流从驻村工作队处学到的种养经验。

扶贫要先“扶志”。从引导贫困群众思想转变入手,全区从上到下积极引领贫困户树立自我发展、自力更生的意识,变“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青蛙养殖要注意以下事项……”,一大早,思坡镇邓银村就坐满了前来听课的村民。“这是我们今年第三期农民夜校”,邓银村第一书记曾剑超介绍道,“本期农民夜校的主题是生态水产养殖,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积极性尤其高。”

扶贫也要“扶智”。近年来,该区累计指导培训服务贫困户4606人次,发放技术资料9645份(册),培育科技示范户181户,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0户以上。开展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培训65期,培训3800余人次,组织现场教学40余次,学习人数达4000余人次。(宜宾日报 王宏亮 康程 陈宇 赵晨希)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