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实干争先 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

www.scol.com.cn (2019-03-25 15:30:47)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颜婧  

四川在线消息(沈波 记者 黄大海 张永龙)3月18日,宜宾火车北站,一列装载25个集装箱的货运班列从这里启程,向南行驶。两天后,火车上的货物将从钦州港上船,运往南亚、东南亚地区。

这趟货运班列,连接起长江上游的宜宾与南海之滨的钦州,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宜宾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一个缩影。

去年,宜宾经济增速为9.2%,全省排名第二。成绩的背后,是近年来宜宾在产业结构转型、大学城科创城建设、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等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宜宾已经吹响冲锋号。

产业发展双轮驱动

经济增长有了新的支撑点

在宜宾,曾经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白酒、煤炭等传统产业,或已成规模,或需加速转型,要迈上新台阶,就必须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6年8月,宜宾市提出,在巩固提升白酒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等八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彼时,全市的智能终端产业还是“零”。一个月后,深圳朵唯志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明寿与宜宾市委领导见面仅两小时,就决定将公司迁往宜宾。打动他的,是宜宾围绕产业进行全产业链打造的决心。

让他惊讶的,有“宜宾速度”:85天,智能终端产业园(一期)标准化厂房35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封顶;153天,“宜宾造”首批智能手机下线;更有“宜宾力度”:为让外来企业有“家”的安心感,招商部门把对企业的“保姆式服务”升级为“终身管家贴身保姆”,企业从落户到投产,甚至水电气及接驳班车等问题,都由园区统筹解决。

截至目前,宜宾已签约智能终端项目153个,其中85户企业正式投产、40户纳入规模以上企业,全国手机30强中有8户落户宜宾。去年园区产值突破160亿元,今年力争产值达到500亿元。

大学城科创城建设

为城市持续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去年秋天,伴随着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西华大学宜宾校区(一期)、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的开学,宜宾高校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5.3万人。今年,宜宾将新建成四川大学宜宾园区(一期)、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宜宾校区(一期)、宜宾学院临港校区(一期)3所高校,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宜宾校区等院校正在加快建设。截至目前,与宜宾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高校达16所,其中12所签订了项目落地协议。

井喷式增长背后,几项举措尤其关键:领导机构上,2016年宜宾设立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建设推进小组,市委书记、市长共同担任“双城”建设组长;要素支撑上,创新投融资形式,撬动社会资本进入,成立宜宾市科教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投融资、建设、运营工作;土地保障上,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区域,规划出36平方公里土地用于“双城”建设;在本次机构改革中,宜宾专门组建了市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服务局,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负责“双城”建设统筹协调、牵头联络、督促检查等工作。

为何要建大学城、科创城?宜宾市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全市产业规模、发展速度在全省处于前列,但科技资源、人才队伍却相对滞后,而这恰是支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为了让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宜宾充分结合学校的学科优势与地方的实际需求展开合作,而为了更好融入国家和全省战略,宜宾正谋划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基地,与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等。

城市品质提升幸福指数

加快建成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

2019年,对于宜宾城市建设来说将是一个重要的年份,继2016年宜宾成功迈入“双百”城市后,今年又将实现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3万人的目标。

在“双百”基础上更进一步,对当地来说,是新考题,也是新跨越。

宜宾地处三江交汇处,三江六岸的特殊地貌曾一度影响宜宾的城市建设。与此同时,群众希望提高生活品质,国家层面也要求宜宾在城市建设上更进一步,按照国务院2016年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宜宾被定位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群众的期盼与战略部署的要求叠加,汇聚成宜宾城市建设的强大动力:三江口CBD、高铁站前广场等基础设施,渐入人们的视线;长江生态综合治理、大地坡公园、金沙江大道一期地下综合管廊等“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成效明显,城市功能、品位和形象不断提升。仅2018年,宜宾市城镇建设项目就达249个,全年投资349亿元。

原本将宜宾主城区分割成块的长江、金沙江、岷江,如今变成了宜宾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生态资源。沿着长江,宜宾建起长江生态公园;行走在宜宾三江口,亲水步道、滨江绿植共同组成一幅江城美景。

不断新增的国家级名片也在彰显宜宾城市品质之变——2017年,宜宾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随着城市品质的不断提升,宜宾区域中心城市的新形象正逐步呈现。

“海陆空”优势叠加

加快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2019年,宜宾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部署: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在推进交通互联互通上实现新突破。宜宾地处内陆,这样的部署底气何在?

底气来自于宜宾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作为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南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宜宾铁、公、水、空交通基础设施齐备,是国家规划的63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50个铁路枢纽城市、66个区域流通节点城市之一。未来,宜宾将成为高铁时代的“新秀”,这样的发展机遇让宜宾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逐渐清晰。

高铁从无到有,新机场加快建设,港口水运频频发力,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在全新的交通格局下,一个个交通项目如同“大动脉”,加强宜宾与周边城市的联系。

根据相关规划,到2021年宜宾市要实现“县县有铁路、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等级路)、村村通硬化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运,宜宾港集装箱吞吐量达50万标箱,新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20万人次”,基本建成交通路网更完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发展水平全省领先的交通枢纽城市。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