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种植历史超百年,宜宾高县深山中的茶花如何突围?

2025-04-09 10:11:03来源:川观新闻编辑:刘川

陈小芳 宜宾观察 曹洋

宜宾市高县罗场镇地处乌蒙山余脉,与云南省盐津县接壤,茶花种植历史超百年,曾凭借“十八学士”“大红牡丹”等名贵品种畅销全国。

然而,近年来苗木市场饱和、物流成本攀升,传统销售模式难以为继,茶花销售量日渐减少,茶花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只能“望花兴叹”。

罗场镇走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2024年,罗场镇茶花产业产值突破8000万元,同比增长30%。这个拥有万亩茶花种植面积的“川南茶花之乡”,解锁了怎样的财富密码?

逆境求变

从“卖树”到卖花

“我摘茶花卖,现在一天收入至少300元。”罗场镇兴场村花农黄小娟连日来每天上山摘花,“今年茶花花朵市场行情不错,满山鲜花收入可观。”而在几年前,她和附近的花农一样都曾为满山的茶花“愁眉不展”。

困则思变。2019年,罗场镇经多方考察,最终引进专业从事茶花种植、品种研发及茶花深加工的四川文蓓花卉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投资兴建茶花深加工厂,以罗场镇丰富的茶花资源为原料,提取茶花纯露、茶花精油等,为高端护肤品提供优质原料。

至此,花农们开启了从“卖茶花树”到“卖茶花”的“美丽经济”模式。

在茶花基地的现代化车间里,低温烘干的茶花经过萃取,转化为晶莹剔透的精油。“千年茶树二两油,1吨鲜茶花可提取1到2公斤精油,每公斤精油的市场价超过3万元。”车间生产负责人介绍。

为突破鲜花易腐、运输损耗大的问题,四川文蓓花卉科技有限公司还引入厦门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建立起从种植标准、采摘时效到加工工艺的全流程技术体系。

“过去卖花木是‘杀鸡取卵的一锤子买卖’。现在卖花朵,每株茶花树都成了‘持续生金’的活资产,是花农的‘摇钱树’。”罗场镇兴场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向艳说,该村现有的1300多亩茶花一个花期就能为村民们带来20余万的收入。

持续生金

电商直播+全产业链布局

“家人们,这株’粉十八’是今年的明星品种,花径能达到15厘米。”4月2日一大早,林湖村花农李良兵对着手机镜头熟练推介,他的抖音账号“茶花老李”已吸引12万粉丝关注。2024年,他通过直播带货实现茶花苗木销售额120万元,成为当地“新农人”代表。

在罗场镇,像李良兵这样的“新花农”已超100人,“直播卖花”在当地已成为常态。他们利用手中的手机,让茶花产业搭上“数字快车”,有效破解传统销售半径局限。

据介绍,为进一步扩大茶花销售市场,罗场镇构建起“政府+企业+农户”电商生态圈,借助抖音、快手等,建立“云上茶花”交易平台。

在兴场村乌蒙山茶花认领园里,花农宁昌秀正为挂满名牌的茶花修枝。“这株‘绯爪芙蓉’是上海李女士认养的,那株‘白玉兰’的主人在深圳。”宁昌秀指着树上二维码标签介绍说,客户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查看茶花长势,还能定制专属养护服务。

这种“云认养+实地托管”的新模式,让上千株茶花树跨越地理阻隔,与都市消费者建立起深度联结。

通过数字科技赋能,罗场镇茶花产业突破单一苗木销售的传统路径,构建起“云上花田”新业态,消费者每年只需支付300元的养护费,即可享有专属茶花的云端监管、鲜花采摘、精油定制等服务。

截至目前,罗场镇的茶花认领园里认养规模已超1200株。“现在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数据成了新农资。”罗场镇党委委员、组织宣传委员周世平感慨。

“我们将依托企业,从现有的茶花品种中优选品种大量培育,引导村民更新换代茶花品种。”周世平介绍,当地还将持续延伸茶花产业链条,继续深入推进茶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