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长宁:3.48万亩“订单高粱”开镰收割

2025-07-25 14:51:4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眉灵

高粱垂红穗,丰收正当时。眼下,宜宾市长宁县3.48万亩订单高粱(酿酒专用粮)迎来采收季。广大农户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

7月24日,在梅白镇洪谟村,连片的高粱地里,穗粒饱满、色泽红润的高粱压弯枝头,随风摇曳。农户们熟练地挥动镰刀,将沉甸甸的穗米收割入篓,随后进行晾晒、脱粒,确保颗粒归仓。

“今年我种了2000亩高粱,预计一个半月收完。每年我们都和五粮液签订了订单,销路不愁,价格有保障,每公斤8元。”梅白镇种粮大户胡良银边收割边介绍。

这是梅白镇大力推行的“订单式农业”模式结出的硕果。在县、乡(镇)政府引导推动下,当地构建起“企业订单+技术指导+保护价收购”的完整链条,实现“先找市场后生产”。农技部门提供定向指导,基地按标准生产,与知名酒企紧密合作。这一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户的“卖难”之忧,保障了酒企优质原料的稳定供应,更提升了高粱产量与品质,激发了农民种植积极性,为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传统农业大镇,梅白镇在推广订单农业的同时,积极探索高效种植模式。以洪谟村、联合村等7个村为核心,大力推行“高粱+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1万亩,在保障高粱生产的同时,有效提升土地综合利用率,增加大豆产出。

高粱收割后,土地不会闲置。“收完高粱,地不能空着,我们全部种上芥菜。一年下来,每亩地的收入能达到4000元左右。”胡良银补充道,土地的“档期”被排满,价值得到最大化挖掘。

梅白镇的万亩“订单高粱”,是长宁县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缩影。通过“政府搭台、企业订单、农户生产、技术护航、保护价托底”的协同机制,成功破解了“种什么、怎么卖、啥价钱”的难题,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产的多赢局面。

“我们将把‘订单高粱’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适宜产业,推动长宁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高效化迈进。”长宁县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订单农业”模式,扩大覆盖范围,惠及更多农户和优势农产品,同时探索高粱等作物的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和绿色高效技术,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宋成均 张倩)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