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推进五类产业空间建设,构筑经济腾飞“新引擎”

2025-08-15 15:02:0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眉灵

近年来,宜宾锚定“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发展路径,全力推进中小微企业创业园、专业楼宇、城市商圈、农文旅基地、科技孵化器“五类产业空间”建设,持续厚植可持续发展沃土,催生新质生产力成长。

多点开花,五类产业空间全面起势

为激活区域经济发展动能,宜宾市聚焦产业空间优化升级,全力推进中小微企业创业园、专业楼宇、城市商圈、农文旅基地、科技孵化器五类产业空间建设,形成多点发力、协同共进的良好态势,为本土民营经济发展再添动能。

在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领域,例如,江安县率先出台《工业园区孵化园标准化厂房运营管理方案》,为园区规范化运营奠定制度基础;叙州区南广产业园目前已成功签约入驻企业17户,产业集聚效应初显。专业楼宇建设方面,宜宾先后印发了《宜宾市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宜宾市专业特色楼宇认定规则》,构建起“一核三心多点”的楼宇经济产业发展格局。

城市商圈作为消费升级的重要载体,宜宾则通过政策激励与场景升级“双轮驱动”方式,让城市商圈人气聚起来、商气活起来。一方面,出台了《进一步推动全市商贸领域经济回升向好的若干措施》,拟草了《宜宾市中心城区核心商圈发展规划方案》,为商圈发展提供清晰路径。另一方面,市县联动建立常态化调研机制,不定期走访调研宜宾万象汇、冠英古街、三江新区商圈等重点区域,实地督导消费场景改造提升工作,着力打造集购物、休闲、文化于一体的高品质消费目的地。

农文旅基地建设坚持“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思路,组建粮油、畜牧、特色产业3个专业招商专班,靶向对接行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为基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科技孵化器方面,宜宾重点聚焦创新要素集聚,深化市区联动招商模式,指导高铁南片区成功导入清华同方孵化器、国辰机器人、赛创未来等3个资源导入型平台;推动三江新区引入埃米空间、种智孵化器等2个成果转化型载体。目前,中关村信息谷、启迪之星、清智孵化器等5家新签约科技孵化器已完成项目选址,拟入孵企业达69家,为区域创新发展蓄势赋能。

服务护航,全方位保障产业发展

在推动“五类产业空间”建设的进程中,宜宾以强化服务保障为核心抓手,通过优化政务服务、释放市场机会、培育优质企业等多种举措,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产业全链条和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宜宾市推出政务服务增值化服务模式。系统梳理并发布市、县两级涉企服务事项清单,精准覆盖动力电池等12个重点产业链项目,以及法治、政策等10个关键领域,形成179项针对性强的增值化服务事项,截至2025年5月,累计办件量达8.85万件,切实为企业减负松绑,让政务服务更具温度与速度。

为充分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热情,宜宾常态化开展机会清单常态发布工作,聚焦产业空间企业集聚区发展需求,精准释放政府采购、市场拓展及场景应用等多元化机会。2024年以来,已分六批次发布机会清单177个,计划总投资额达104.1亿元,其中95个项目已成功签约,协议投资金额20.017亿元,有效搭建起政企合作桥梁,为产业空间发展注入市场活水。

同时,宜宾持续开展民营企业家“百千万”培育工程,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市场管理、财税管理、民营经济促进法解读等专题讲座,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领导力、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等精品班,全方位提升本土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产业空间内企业5000余户,为五类产业空间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企业梯队支撑。

展望未来,产业空间再谱新篇

为确保五类产业空间建设高效推进,宜宾市以系统思维构建全流程跟踪督促机制,推动产业空间建设跑出“加速度”。通过建立“月收集、季盘点”的动态监测体系,确保每月能够实时掌握各产业空间建设动态,每季度则更新包含新增企业数量、带动就业人数、新增营收等核心指标的工作台账。

此外,定期召开五类产业空间建设工作推进会,与市级相关部门建立快速会商机制,第一时间响应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各产业空间牵头部门深入县(区)一线调研,摸清建设底数、找准瓶颈症结,通过市县联动、共商共议,靶向破解土地供应、资金保障、政策配套等难点问题,为产业空间建设扫清障碍。

展望未来,宜宾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五类产业空间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发展质效,为宜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张楚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