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宁宁 宜宾观察 曹洋 摄影报道
10月19日,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竹产品交易会)高峰论坛在宜宾市举行。论坛上,竹产业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各界嘉宾口中的热词;稍早前的开幕式上,“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也正式授牌。
面对当前竹产业市场主体不发达、深度融合发展不够、加工制造业不强等共性瓶颈,“一竹连成渝”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四川已在通过顶层设计,强化合作。”四川省林科院副院长费世民表示,围绕战略需求,今年5月,四川省林草局与重庆市林业局签订《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该协议的提出,就是要协同落实川渝共建西部竹产业发展高地,协同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转化模式。”
此外,共同培育活跃的市场主体,尤其是打造内涵丰富的竹林风景线,推动两地文旅产业协同发展,也成为两地专家、企业家们的共识。
“要充分讲好川渝竹文化故事,真正建成‘中国最美竹海’,构建成渝地区竹业经济第一圈文化旅游集群。”宜宾市政府竹产业顾问方伟的观点也得到费世民的认同,“立足川中的成渝经济中轴及其发达的交通、商贸优势,着力打造国际竹产业文化创意先行区、‘竹+大熊猫’原生态竹旅游示范区,做精川中竹文创主产带。”
正式授牌的“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也将依托四川宜宾竹资源、竹产业、竹政策和竹科研实验条件,整合重庆市林科院、四川省林科院等成渝地区重点科研单位、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涉竹44个科技平台及870台套仪器设备,共同组建的跨区域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针对两地竹特色优势资源和竹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难关,以创新研发竹林资源高值化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产品为主攻方向,为成渝地区打造中国竹业发展第一圈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方伟表示,该中心建成后,将成为“成渝双圈”的竹业科技、人才和产业高地。
数据显示,去年,四川、重庆竹林面积合计逾2230万亩,竹产业综合产值821亿元,均居全国第一。“坚持协同共享发展,共同打造成渝中国竹产业经济第一圈指日可待。”与会嘉宾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