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宜宾频道 曹洋 川观新闻记者 颜婧
1月6日,宜宾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上,宜宾市人民政府市长方存好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宜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起步之年,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宜宾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勾画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蓝图。
过去五年
综合实力跨越提升
坚持发展定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双轮驱动做强实体,产业发展实现跨越提升。传统产业加快转型、焕发生机,预计2021年食品饮料、能源化工、纺织产业营业收入分别超过1800亿元、780亿元、440亿元;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快速成势,预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450亿元、是2016年的9.4倍。
统筹城乡建设、打造枢纽,人居环境实现跨越提升。城市建设快速推进,预计2021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万人;乡村振兴有序实施、交通优势更加彰显。
坚持创新改革,发展动能实现跨越提升。科教创新能力不断夯实,高标准规划建设占地36平方公里的大学城,已建成18平方公里,新引进在宜办学高校10所,在校大学生超过8万人。大力推进科创城、“双创”园区建设,新引进欧阳明高、邓中翰等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产研院12家,成功创建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三江新区获批首个省级新区,预计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增长23%。
聚焦民生补短板,人民生活实现跨越提升。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累计投入资金500亿元,实现5个贫困县摘帽、396个贫困村退出、16.92万贫困人口脱贫。
树牢底线思维,社会治理实现跨越提升。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和面上整顿任务圆满完成,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禁毒示范城市。
未来五年
锚定五大新目标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是宜宾转型升级、高位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五年,宜宾将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继续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和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今后五年宜宾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结构更加优化,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副中心。
——城市能级实现新提升。城镇化率提高到61.5%,力争建成I型大城市;建成全国性交通枢纽中心,形成宜宾至成渝双核及周边主要城市1小时、云贵地区2小时、国家中心城市3小时通达的出行交通圈。
——改革创新再造新优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200亿元,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区域科创中心。三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创建长江上游沿江第三个国家级新区。
——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高质量建设清洁能源生产和应用产业基地,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汇能力稳步提升,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保体系更加完善,乡村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等,建成区域教育中心、医疗中心、文化旅游体育中心,加快建成更高水平的平安宜宾、法治宜宾、幸福宜宾。
今后五年,宜宾将重点把握好五个方面:一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精准把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科学内涵;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三是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的幸福宜宾。
图片:庄歌尔 王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