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就冲刺 开局要争先·市州行动|成都、南充、宜宾紧盯年度重点、凝心聚力、奋力争先

2022-03-16 17:01:03来源:川观新闻编辑:颜婧

川观新闻记者 罗之飏 宁宁 蒲南溪

3月15日,成都智算中心项目施工现场,4栋建筑主体已经竣工,洁白的外墙反射着阳光,现场仍有不少工人在作业。一期项目执行经理谢文国告诉记者,这些建筑分别是数据机房、发动机站和冷冻站,设备已安装就位,装修也已进入尾声。

按照规划蓝图,成都智算中心项目包含“一中心、三平台”,分两期建设。一期首批昇腾Atlas设备能够提供300P的算力,建设采用华为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运行后不仅可对外提供算力服务,还能省电降碳。

而在宜宾凯翼汽车公司,未来的蓝图已转化为当下的产出。“每天都是马不停蹄。”今年2月,凯翼汽车与华为签订深度合作协议后,公司的智慧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组装,最快90秒就能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总经理高雷忙几乎每天都要去外地对接汽车供应链和技术创新。

时不我待,2022年第一季度将近尾声,成都、宜宾、南充三市正对标对表,抓住年度重点,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锚定重点目

标剑指一季度“开门红”

“下游厂商都说我们生产量太小了,开年我们的重点把产能扩大三分之二。”3月15日,南充市南部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内,四川容熠电子元件制造有限公司三层厂房都在满负荷运转,生产线上的黑色电容器顺利通过各个流程,公司总经理江子龙正在对接下游订单。

南部经开区标准化厂房建设现场

容熠电子的扩产与园区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升级密切相关。去年3月,容熠电子在南部县经开区落地。“节奏很快,1月签约,厂房都是现成的,设备搬进来调试好就开始生产。但因为是3月投产,错过了招工时机。”江子龙说,今年不同了,在园区管委会的帮助下,大年初五就开始组织招聘,现在已经有15名新员工到岗。

和员工数量一起增加的,还有生产设备和生产厂房。容熠电子一楼厂房内,存放着大大小小的纸箱,但这些不是产品,而是等待投用的生产设备。“去年刚生产时是15台设备,现在生产线上有五六十台设备在运转,还有百余台设备等着上线。”开年马力全开,在江子龙心里是早已谋划的事情。去年6月,容熠电子就与南部县经开区管委会提出了扩大生产的计划,不久新的厂房获批,目前新厂房3楼已经投用,2楼和4楼正在装修。

“我们一季度的重点放在了建圈强链的细分产业领域上,将重点围绕轨道交通、北斗应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四大产业’,重新构建产业图谱。”成都市金牛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陈友谊介绍,比如在卫星互联网(北斗+)领域,当地正重点围绕低轨卫星导航载荷、卫星数据应用服务等环节,发挥中电科29所等国家低轨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建设单位的链主牵引作用,以链引链,吸引关联企业布局,促进供应链本地化。

不仅金牛区,自去年底成都布局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明确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20条产业链之后,“建圈强链”正成为成都市各区(市)县在2022年起步冲刺的热词,纷纷制定目标,明确任务,谋划举措。

成都智算中心首批昇腾Atlas设备

在成都市金堂县,建圈强链行动重点是以“双碳”为目标,突出晶硅光伏、新型锂电池两大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金堂县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金堂将通过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加快形成“链主聚链属、主链拓辅链”的良好态势,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以源源不断的项目落地做实产业建圈强链。

“去年的高速增长为今年冲刺开门红打下了基础,我们有信心!”宜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经济师汪丽娟说,去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产值增长6.7倍,今年宜宾将围绕“双碳”战略部署,落实省委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决定,把抓项目投资作为拉动全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和手段,其中,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建设“动力电池之都”, 就是首要目标。

在宜宾刚刚获批的四川江安经济开发区内,这一目标正激励着企业。“这里配套很齐全,生产十分方便。”四川时代配套企业——宜宾光原锂电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燕辉告诉记者,随着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池外壳等企业陆续落户,宜宾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圈正加速成形。“我们今年将建设新项目,新增一万吨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产量,到2025年产能规模达到10万吨。”

解决痛点

扩容增产留出更广发展空间

“去年公司产值是3000万元,今年的目标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三分之二。”除了提高产量产值,四川容熠电子还计划加大力度培养研发人才,促进产品升级,目标是成为格力、美的等优质企业的供货商,谈及今年目标,江子龙一下子数出了好几个。

扩容增产的不止园区企业,南部经开区的园区拓展项目在开年就完成了年度计划的一半。“早谋划、早推进、早建成。”南部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胡永刚介绍,今年园区计划场平1000亩土地,以承接大企业项目迅速落地,今年1月开始动工,正月初八复工,目前已经完成了500亩。

南部经开区场平现场

实际上,园区承载力较弱是制约南充制造业发展的一大“痛点”。“因此在工业园区平台建设上,南充力争今年工业园区的拓展面积达到17平方公里,其中临江新区发展为重点。”南充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范雪峰说,另外多层标准厂房今年要建成15万平方米,为企业拎包入住提供便利。同时从企业的前期落地、办证、能评、环评,到企业的用电、用气等方面实行零距离、无阻隔、全方位的一条龙服务,为企业筑巢引凤提供良好的平台。

解决痛点,才能行稳致远。成都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建圈强链行动明确了20条产业链后,每个产业各自发展的环境、需求、政策等都有差异,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在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等环节成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产业规模优势,但在晶圆制造等领域竞争力不强,晶圆制造恰恰是牵引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布局的关键环节。为此,成都提出:“补制造、扩封测、强设计、延链条”,将重点补齐先进晶圆制造这一短板。

“成都确定的20个重点产业链,每个都会实施‘1个发展规划、1张产业图谱、1套专项政策、1个创新平台、1份企业名录、1个品牌会展’的‘6个1’工作机制。”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每个重点产业链均组建了1支由链长牵头的项目工作专班,今年543个省市重点产业化项目都将分解落实到每个产业链上进行重点管理和服务。

“换个角度看,痛点其实也正是我们产业链可以错位互补的地方。”汪丽娟谈到。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极米智能光电产业园,研发在成都,生产在宜宾,正好可以优势互补,前不久印发的《宜宾市2022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提出,支持成渝整车企业与宜宾动力电池企业开展供应链合作,持续推进成渝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等,也正是要解决当地企业研发实力不足的“痛点”。“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今年我们就计划承接成渝地区产业转移企业60家以上,其中招引三类500强企业及子公司3家以上。”汪丽娟介绍。

凯翼汽车总装车间

时不我待,机遇稍纵即逝。不少企业也主动从市场中寻求解决“痛点”。凯翼汽车就把目光向外,谋求合作,“今年要充分借智借力成渝地区优质企业和宜宾产教创新资源,加深与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宁德时代、西南交大、电子科大、四川大学等外部优秀科研资源的合作,在车型开发、产业协同、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互利互补、互惠共赢。”高雷表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