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沟、关模、运混凝土、倒混凝土……2月2日,在宜宾市长宁县老翁镇囤水田工程现场,数十名村民正在有序劳作。水田工程作为长宁县2023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吸引了不少村民参与工程当中。
“一天100元,对于我们年纪大的人来说,能在家门口打工,家庭也照顾到了,真是大福利。”老翁镇长翁村村民周传分一边挖沟一边说。她表示,自工程开工以来,村组干部就让她来工地挑混凝土、抬模板、支模、倒混凝土等,工资会在次月初按时打到其一卡通上。
据周传分讲述,她家种植有500亩沃柑,以前没有生产便道,采摘运送沃柑难,加上缺水,导致很多沃柑果小且不甜,产量不好,收益不佳。现在,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修建生产便道、蓄水池后,方便了她家沃柑种植,以后的收益也会更好。
“每天都有50至60名村民来务工,他们的积极性很高。”据长翁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全村像周传分一样到家门口来务工的人很多,特别是当地的已脱贫户、监测户、易地扶贫搬迁户等,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得到必要的收入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近年来,长宁县通过组织当地村民以工代训和劳动技能岗前集中培训,激发群众依靠自身劳动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并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凝聚群众力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确保“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以工代赈真正成为“造血式”帮扶的“助推器”。
为确保以工代赈示范工程质量,防止腐败现象滋生,老翁镇坚持每周召开例会进行调度,组织镇人大代表、村组干部不定期实地监督。同时依托“一卡通”发放系统,阳光审批、阳光发放以工代赈项目群众劳务报酬。
据了解,长宁县2023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总投资550万元,新建生产便道21.5公里,整治囤水田600亩,新建蓄水池4口,整治山坪塘1口。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工程总量的30%以上,已为79名群众发放劳务报酬18.362万元,今年1月,将为169名群众发放劳务报酬40余万元。
“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建成民生工程、精品工程。”长宁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长宁将坚守“赈”的初心,发挥以工代赈支持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领域建设的优势,以吸纳更多群众务工、获取劳动报酬为目标,全面拓展综合赈济模式,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用心用情用力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切实发挥以工代赈政策功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宋成均杨梦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