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强调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土壤。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以做强民营经济、做细“放管服”改革、做实政务服务为抓手,全力做优营商环境,谋高质量发展。
做强民营经济
一是营造尊商氛围。高规格召开全市本土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民营企业家迎新联谊会、民营经济人士迎新座谈会、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旗帜鲜明,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2023年,宜宾民营经济增加值2197.5亿元、全省第3,增速7.5%、全省第2,占GDP比重57.7%。二是常态发布机会清单。开放更多市场机遇、应用场景,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2023年,发布本土民营经济机会清单593项,签约项目108个,协议总投资89.1亿元;2024年,发布首批机会清单75项,计划投资41亿元。三是建设五类产业空间。2024年,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微企业创业园、专业楼宇、城市商圈、农文旅基地、科技孵化器等五类有形有效的成长空间,以产业集聚为导向,以五类成长空间为依托,孵化培育一大批中小微企业,努力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做细“放管服”改革
一是细化任务清单。从“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一网通办’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等五方面,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任务细化为70项清单,采取“清单制+责任制”,明确主体、压实责任、推动落实。二是创新服务举措。落实成渝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任务54项,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49项,包括第一批“一件事一次办”清单7项、免证办33项、数字化应用场景清单9项等,优化各项服务。三是清单化管理。按照《宜宾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将37个市级部门380项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化管理,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
做实政务服务
一是服务应用体系化。开发宜宾市政务微中台,归集宜宾市不动产、水电气报装等55个服务能力、131个资源、1100多万条数据资源。建设“天府通办”宜宾站点,将企业养老缴费明细查询、居民养老待遇发放明细查询等31个人社服务应用,以及燃气缴费记录查询、市民中心办事预约、公积金提取明细查询等7个查询应用,全部接入“天府通办”宜宾站点,提升分站点服务能力。二是线上服务便捷化。推进行政审批程序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办理,通过四川政务服务网、天府通办APP和“宜办事”微信小程序,实现“网上办”“掌上办”,结果在线可查,群众“最多跑一次”。截至2024年一季度,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总数1448项,一网办理率100%。三是线下服务智能化。建设高效、智慧的线下大厅,配置咨询引导机器人、排队叫号机、24小时自助区等12个服务系统,提供智能导办。24小时自助区部署社保、医保、税务、公安、不动产等领域22台便民服务终端,提供70余项查询、打印、申报、取件等“自助办”服务。2024年一季度,宜宾市民中心全天候时段接待群众4.51万人次,办件5.16万件,延时服务1024件,免费邮寄651件。(李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