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通过“云窗口”等服务模式,拓宽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做优做实帮办代办服务,让政务服务“全程陪跑”,不断提高服务质效和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增厚“民生答卷”。
破解窗口服务“中梗阻”
解决综窗专用系统堵点。根据综合窗口实际工作流程和工作需要,参考省一体化平台建设模式,自主开发宜宾市综合窗口辅助办件系统,实现与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办件数据流转到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审批办理,办理进度实时同步,办结结果自动反馈。900余项高频事项全流程纳入综合窗口办理,全面实现“一窗受理,分类审批”,推动“综窗改革”提质增效。宜宾市无差别综窗月均咨询1400余件、受理400余件、流转700余件、颁发400余件。
破解综窗人员更换频繁困局。将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的受理工作册、办理流程等基本信息固化到辅助办件系统中,设置快速搜索、智能比对、便捷标注等功能,为新进综合窗口工作人员提供强大业务支撑,实现2小时培训上岗。
破除“一件事”主题服务生成难题。通过综窗辅助系统“问需于民,按需服务”功能,形成“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式服务,推动高频办事全生命周期服务集成改革落地见效,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利用综窗辅助系统数据摆渡技术,实现投资建设、卫生健康、文化体育、公共安全、农林竹业等高频领域事项,从受理到办结仅需一个端口一次录入,不断提高办件效率。
打造好办易办“助推器”
打通政务数据通道。政务微中台通过对接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上获取一体化平台事项、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基础支撑能力,将本地政务服务数据全面汇聚至省平台的同时,实现省级政务数据回流宜宾;横向归集宜宾市各部门自建系统能力,为我市政务服务创新赋能;向下为县(区)政务服务提供统一能力支撑。目前政务微中台已汇聚55个服务能力,131个资源,1100多万条数据资源,推动数据资源汇聚、开发和应用。宜宾市政务自助服务系统承接36个省级“天府通办”应用和20个市本级应用。
加强智慧设施建设。将传统服务和智慧化服务有效衔接,打造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的智慧政务服务大厅,部署数字化填单机、数字化样表机、咨询引导机器人、政务自助服务终端、AI预审机器人、排队叫号机等智能化硬件设备,开发建设“宜办事”微信小程序、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政务自助服务、AI预审服务等信息系统,为办事群众提供智能排号、智能预审、自助填单、自助申报等政务服务,极大减少跑腿次数、减少材料提交、压缩办事时限。
完善AI智能服务。开发AI预审服务系统,在市民中心大厅部署2台AI预审终端设备,实现不动产买卖合同、房屋赠予合同智能预填;不动产首次抵押登记、抵押注册登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核发等10个高频事项智能预审;经营性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申领智能审批。对办事群众提交的材料进行符合性检查、形式审查等,最终输出审批结果一次性告知书,实现群众办件的自动化受理、审查,审批事项部分环节的辅助审批或全流程的自动审核,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架起便民利企“暖心桥”
精准服务“二对一”。融合互联网、音视频交互等技术,为申请人提供“屏对屏”“面对面”“手把手”的沉浸式政务服务“云”体验。申请人只需通过“云导办”的“综窗助手”发起请求,工作人员即可通过远程身份核验、音视频交互、屏幕共享、文字批注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在线实时导办服务,实现办事群众、窗口服务人员、审批部门“二对一”三方音视频会话,解决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云上审批“零距离”。梳理“云导办”智能审批事项清单,汇集26个企业和群众咨询高频热点问题,实时在线提供事项咨询、办事指引、网上申报辅导等直达帮办服务。由18名业务能力强、群众口碑优的综合窗口人员和后台审批人员组成“云坐席”服务队伍,通过服务规范、系统操作等专业培训,为办事人员提供边办边问、边办边改、代填代报和“屏对屏”专业审批服务,为企业群众带来服务“零距离”办事体验。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聚焦长江工业园区、五粮液产业园B区内250余家企业,将“云导办”系统延伸到园区内企业服务中心,企业在园区内就可以通过该系统完成申请资料的填报提交,政务中心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受理、审批,办理结果以电子证照或免费邮寄等方式送达园区,让企业“足不出园”办成事。系统建成以来,已为园区企业和基层群众提供远程导办服务100余次。(李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