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筠连:“保”中稻粮颗粒归仓 “护”再生稻增量飘香

2024-08-14 13:05:1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刘川

农技人员正在指导种粮户做好中稻收割和再生稻培育工作

风吹稻田千重浪,稻穗飘香农家忙。8月初,随着中稻陆续成熟进入收获期,广大种粮户开镰收割,稻田里一派丰收景象。来自宜宾市筠连县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人员也在第一时间奔赴收割一线开展技术指导,确保中稻颗粒归仓的同时,指导农户做好再生稻的培育和管理工作。

在筠连县腾达镇新合村,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头,稻穗密实、谷粒金黄。种粮户们手持镰刀忙碌着收割稻穗、脱粒、晾晒。在做好稻谷收割的同时,种粮农户按照技术人员指导,留够30厘米左右的稻桩,促进再生稻的生长、发育。

腾达镇新合村党支部书记胡宗华说:“过去,由于再生稻产量有限,种粮户大多将其视为‘自生自长,有就收、无就丢’的附属品,再生稻都没怎么管理,今年农技人员早早地来到首季稻谷(中稻)收割一线,在帮助我们做好收割的同时,技术指导种粮户做好再生稻的培育管理。”

再生稻是“一种两收”的水稻栽培方式。头季(中稻)收割后,稻桩上休眠的腋芽具有萌发能力强、出穗快的特性,在一定的光、温、水、养分条件下能重新萌发成穗,种粮户可在短时间内再收获一季稻谷。它为光温条件“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地区提供了粮食增产新方案。

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现场

“再生稻的高产离不开科学的管理,要注意适时灌溉和防治病虫害,保证再生稻的健康生长……”为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粮食产量,激发农民种植再生稻的积极性,来自筠连县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人员,除了在田间指导,还充分利用种粮户中午休息时间,在农家院坝里办起了培训班,让种粮户全方位地掌握再生稻培育管理。

“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它不需要育秧、移栽,生育期短,具有省种、省工、节水等特点。”筠连县农业农村局的农技员唐亚军介绍,可实现“一种两收”,从而提高亩均效益,实现农民增收,是促进稳粮增产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筠连县围绕粮食安全,强化农技指导,聚焦“中稻+再生稻”一种两收,确保粮食产量稳产增产。据了解,2024年筠连全县水稻种植面积3.7万亩,预计到9月中旬收割完毕。蓄留再生稻2.1万亩,预计有收面积达1.5万亩,通过科学化管理,可实现再生稻亩产260斤左右。(张华 杨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