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纵深推进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近年来,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积极落实四川省“政务服务+供销”试点工作要求,坚持为农服务,坚持资源整合,建强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质效,切实打通为农、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科学制定方案
制定《宜宾市“政务服务+供销”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确定服务渠道共建、服务内容互联、便民活动互通、数据创新应用四个方面合作内容,并提出便民服务中心(站)叠加供销社服务功能、供销社网点叠加政务服务职能、建立“政务+供销”联动工作机制等具体合作模式,为下一步“政务+供销”提出了具体工作方向。
探索创新模式
立足宜宾市翠屏区金秋湖镇创建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目标,探索“政务+供销”推动农业园区发展中新模式。一是依托“供销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组建新型基层供销社,推动政务服务进入基层供销社,将政务服务纳入了产业链上的一环。二是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农业服务+供销”窗口,为企业提供上门注册、上门认证、上门送证、政策资金兑现等全程代办帮办服务,为群众提供农业政策补助补贴申报、农资农技供销咨询服务,提升便民利企服务质效。三是全面梳理“农资经营主体清单、农特产品市场主体清单、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清单”,从农业供、销、技术服务三方面搭建起服务平台,形成“政务+供销”宜宾特色品牌。
完善进驻事项
结合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办理实际,“政务服务+供销”试点单位在“为农服务”事项方面,涵盖农副产品展示展销、办理社有企业合作事项、农产品电子商务代办点、农产品销售(线上线下)、“天府乡村”公益品牌申报、农资商品市场价格动态监测、“自然贡品”公共品牌使用申请等13类事项,定期动态调整、及时修订完善,确保事项最大限度“便民利企、应进必进”。
今年7月,宜宾市民中心“政务+供销”综合服务示范区暨“宜宾汇”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展示窗口正式运营,示范区包含政务服务咨询服务区、休闲区(含机器人咖啡机、书吧、儿童游乐区)、“宜宾汇”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展示窗口,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政务服务,也成为展示宜宾市优质农产品和乡村振兴成果的新平台,标志着我市“政务+供销”综合服务示范区共建共享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合理确定试点
按照“三化”建设要求,结合地区产业发展实际,2023年,确定了翠屏区金秋湖镇硕农供销合作社、南溪区大观镇飞马村基层供销合作社、三江新区双城街道崇德社区便民服务站、高县罗场镇便民服务中心、高县罗场镇红旗村供销合作社、珙县珙泉镇鱼竹村便民服务站6个产业基础好、政务服务基础扎实的点位作为“政务服务+供销”试点单位,累计投入工作经费50余万元,拓展服务场地超过1000余平方米,开展人员培训400余人次,圆满完成试点建设。2024年,我市还将在翠屏区思坡镇临江村便民服务站、屏山县福兴供销合作社等8个“政务服务+供销”点位开展试点,以推动渠道共建、服务互通、资源共享等方式,搭建起“政务+供销”双向服务平台。(曾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