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观察 张梦露
近日,今年48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患者刘晓(化名)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化疗取药。“我现在的精神状态挺不错的,病情也比较稳定。”刘晓说。
就在两年前,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为刘晓进行了“剖腹探查+左半肝切除+肝后段下腔静脉肿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目前,该医院正通过靶向治疗,抑制患者体内肿瘤生长。
“那段时间总觉得身体不太舒服,我以为是更年期到了。”刘晓回忆,2022年6月8日,她到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被诊断下腔静脉占位,考虑肿瘤病变。
不久后,刘晓前往国内某医院进行了详细检查,行腹部增CT显示下腔静脉肝段-肾上段占位,肿瘤长9.2厘米,提示可能是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
据悉,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常出现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80%~90%是女性,与血管内皮细胞受到长期的慢性刺激、接触致癌物质等因素有关。自1871年首例报道以来,全球有文献报道的病例仅300余例。
刘晓体内的肿瘤不仅大,位置与形状还十分“微妙”,紧紧靠近心脏,危险程度极高。之后,她去往国内多个医院寻求治疗,均被告知手术复杂程度高、风险大,术后存活率极低,建议保守治疗。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刘晓出现双下肢肿胀症状,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胸口处有压迫感等,处于半昏迷状态。
2022年7月底,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刘晓再次来到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找到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郭伟昌寻求医治。经过再次检查发现,肿瘤扩张了2厘米。
针对刘晓的罕见病情和术前检查结果,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肝胆外科、泌尿外科、肿瘤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科室进行了两次全院会诊,期间持续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最终制定出详细的手术方案和相应的手术预案。
2022年8月8日,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郭伟昌和大外科主任、肝胆外科主任医师黄君联合为患者进行“剖腹探查+左半肝切除+肝后段下腔静脉肿瘤切除+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术。从早上8时到下午6时,经过各科室的通力合作,历时10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刘晓被立即转入重症医学科监测治疗。
同年10月14日,刘晓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复查时,检查发现下腔静脉近心房处肿瘤复发。随后,刘晓被转入医院肿瘤科,由肿瘤科主任医师袁志平为其进行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放疗联合相关药物治疗。
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等团队的悉心治疗与照护下,刘晓的身体机能逐渐恢复,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从郭医生到袁医生团队身上,我感受到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可靠度,这让我在接受治疗时,心态也变得更加积极。”对此,刘晓感激不已,她表示,在整个治疗期间,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对于病情的沟通较为透明,这不仅让她能够清晰地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同时也为她的家庭在迎接挑战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后,刘晓顺利出院。“妻子现在的生活完全能够自理,当她状态不错时,我们还会一起出门散步、买菜。”刘晓丈夫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每隔21天来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定期化疗,妻子整体状况较为稳定。
图片由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