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网络理政心连心,便民服务向前进

2024-09-25 19:07:4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刘川

宜宾市民中心综合服务窗口

​近日,从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获悉,7月13日以来,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梳理调研中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修订印发《宜宾市民营企业诉求处理机制》。形成“受理登记、梳理分类、转办交办、处理反馈、跟踪督办、回访评价”的工作闭环,从7月中旬到9月中旬,办结诉求131件,办结率56.46%,解决拖欠账款207.74万元,协调兑换补贴51万元。

“三办法”助力网络理政高效实施(小)

扩展民意渠道。在原有市12345市民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整合中国政府网“我向总理说句话”、省政府网站“省长信箱”、麻辣社区“群众呼声”多类渠道,对接市民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市110平台多种途径。实现市民“一个电话、一封信”就能反映、解决问题,目前,已实现整合的渠道有20个,部门非紧急热线有69条。

梳察民意重点。通过每周网络理政热点专报对阶段性工作和民意重难点问题统计分析,立足于网络理政季报形成工作交办清单,督促落实,撰写年度报告对上一年网络理政平台运行情况汇总分析以辅助提升民生诉求办理水平。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实施“清单责任制”,截至2024年8月底,产生退回重办件数量环比下降8.48%。

紧办解困实事。紧抓12345便民热线智能化升级契机,打造企业诉求“一号接听、接听即办、一办到底”的闭环服务体系,提升市12345便民热线企业服务专席团队服务态度、应答速度、解答质量。截至2024年9月初,市网络理政平台受理工作办结满意度可达99.4%。

深化改革拉动网络理政提质增效

攻坚综合窗口改革。印发《宜宾市综合窗口改革攻坚行动方案》,开发建设全市综合窗口辅助接件系统,配优配齐无差别窗口前中后台人员。梳理“告知承诺+容缺办理”事项,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制”,推进政务服务“一窗受理、一次收件、一次办好”。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建立台账清单,一企一策,推动问题有效解决。将维权诉求按照“统一受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点对点”交办,要求“简单诉求即时办、一般诉求限时办、复杂诉求会诊办”。

深入“一网通办”改革。立足于省一体化平台建设政务服务微中台和“宜办事”微信小程序,不断拓展全市智慧政务大厅系统功能和能力,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和惠企政策服务专区建设,推动重大项目精准服务和惠企政策“一站汇聚、精准推送、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扎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构建政务服务“一单一图一表”管理体系。综合运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在市、县(区)政务服务大厅依托综合窗口设立“一件事一次办”窗口,运行“综窗+专窗”模式建立由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运行图谱、实施要素一览表构成的政务服务事项管理体系,持续规范审批服务行为。深度梳理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办理的高频事项,通过环节整合、流程优化,制作线下办事指南,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限时办结、统一出件。

“三导向”推进网络理政向前发展

以问题为导向,夯实责任。督促县(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单位)切实落实主体责任,针对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通过座谈会商、统筹协调、调度问效等方式,推进诉求有效办理。并积极运用“清单责任制”,根据“清单制”台账,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类处理。

以目标为导向,长期执行。继续加强日常跟进、跟踪督办,适时联合市委目标绩效办开展“回头看”,以电话联系、实地走访、系统评价的方式及时回访,了解涉及企业的满意度。不定期通报,切实提高办理质效。

以结果为导向,督促考核。将办理结果纳入民营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开展“销号制办结”,推进企业诉求办理。开展“扣分制”督促,将未能如期完成督查调研中交办的企业诉求,作为民营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对不作为的负责单位,由市委目标绩效办、市政务服务非公经济局联合执行扣分制,倒逼责任落实。(吴瑞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