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方便了,只用了五天时间,报销的费用就到位了!”12月4日,屏山县锦屏镇共和村村民肖萍说。
前不久,肖萍因病到北京市医院住院治理,出院后,肖萍回到了四川老家休养,同时处理需要报销医疗费用。“太好了!我在外地住院费用居然能在这里办理了!”肖萍得知能在当地办理异地就医报账业务后喜出望外,于11月14日上午,带着病例、发票等资料,来到锦屏镇政务服务大厅办理。
据锦屏镇医保工作人员介绍,肖萍提供相关材料,当日上午,已完成相关费用报销初审,并录入系统传到县医保部门审核。11月19日,8452.13元报销款便打入了肖萍的银行账户。这种服务模式,县医保部门不用专门到基层逐一调查、审核,不仅提高了部门的办事效率,更是方便了群众办事。
据了解,经办事项未下沉到乡镇的时候,乡镇医保窗口收集资料是没有权限完成初审工作的,资料累积一般都是按月报送县医保局,报销款少则20天,多则要两个月才能兑现。
锦屏镇距该县县城属相对较近的镇,与县城的车程一般在一个小时左右,窗口办事时间就是十来分钟左右。去县城亲自办理一次,加上往返候车、乘车所花的时间,至少半天。但若是偏远乡镇,至少要花一天时间。
为此,该县医疗保障局以“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基层医保窗口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把经办服务事项下放到最基层。
“在县医保局的指导下,锦屏镇正在实行医保服务窗口的标准化建设。同时,我们还把医保下沉事项落实到各村医保代办点,指导培训各医保流程、医保政策等,参保群众医保需求实现了“马上办”。锦屏镇便民服务中心医保经办人廖清平介绍,参保信息变更登记、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备案、住院费用报销等18项医保经办服务内容,“一张清单”式的下沉至基层窗口。同时,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备案、医保电子凭证申领等11项业务,居民还可通过村(社区)帮办、代办”。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医保窗口11个、村(社区)医保窗口171个,其中,已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示范窗口3个,推进“医保+”一体化服务网点建设点2个。
下一步,该县持续打造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医保窗口,加大向村(社区)下沉医保政务服务,让服务更细心、更贴心、更暖心。(吴海容 龙欣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