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念好“三字诀” 打造“金牌”营商环境

2024-12-27 09:38:3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刘川

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家心无旁骛干实业的最大助力、最强动力。当前,宜宾市的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仍在持续,以期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帮助市场主体本固根深、枝繁叶茂。

念好“放”字诀

经营环境是民营企业成长的阳光、雨露和土壤,放宽经营约束,营造宽松有序的经营环境,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放”出机会清单。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围绕本土民营经济“四个门类”,高质量建立机会清单常态化发布机制,为本土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发展场景,今年分三个批次发布机会清单125个,计划投资额61.169亿元,已签约项目70个、已开工项目62个、已完工项目13个。

“放”出发展活力。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微企业创业园、专业楼宇、城市商圈、农文旅基地、科技孵化器等五类成长空间,配套一流的为企政务服务,采取帮办、代办、上门办等形式,定期为区域内的市场主体提供集中服务。在中小微企业创业园集聚一批返乡创业人员、大学毕业生,为本土民营经济注入新活力;在科技孵化器集聚一批高水平技能和创业人才,推动民营企业向科技型、绿色低碳型转型,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念好“改”字诀

政务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体现,抓政务环境就是抓机遇、抓发展。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需要全面改进服务短板,改进在服务意识、服务方式、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短板,助力民营企业解难题、破瓶颈、激活力。

为改进在服务方式方面的短板,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聚焦企业群众高频办事需求,全面梳理“川渝通办”事项、川渝“一件事”服务事项。线下,在市县政务服务大厅“全覆盖”设置“川渝通办”窗口,常态化更新“川渝通办”通讯录,确保事项线下落地可办。线上,全面推进“川渝通办”线上平台建设,积极推广川渝两地电子证照共享和亮证应用,指导企业通过天府通办APP、四川人社APP、渝快办”APP程序等渠道申领电子证照,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通过APP扫码调用、APP亮证核验等方式免于企业提交纸质证照,变“企业跑腿”为“数据跑腿”。

为改进在政策服务方面的短板,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依托四川政务服务网宜宾分站点,坚持企业需求导向,打造宜宾市涉企综合服务专区,汇集企业基础数据,建立“一企一档”企业信息库、标签库,从行业类别、经营状况等方面对企业精准画像,运用模型算法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根据企业自身的特征,为企业量身打造专属的政策服务,推动各项政策精准滴灌。整合项目、法治、政策、知识产权、用工、科创、金融、开放、安全生产和兜底服务等10个领域涉企服务入口,集成各类涉企服务数字化场景,实现惠企政策“一站”汇聚、智能匹配、精准推送,利企服务“一门”尽享,诉求服务“一键”提交。

念好“减”字诀

今年以来,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着力营造亲商重商的社会环境,用心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关键在于努力减轻民营企业的经营负担,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切实解决企业的问题诉求,让企业家们可以轻松上阵、奋楫争先。

为逐步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宜宾市鼓励融资担保机构大力推广“首担”和信用担保业务,积极发挥长江担保集团财政资金“放大器”作用,2024年1—10月,累计担保发生额41.5亿元,同比增长66.9%;截至10月末,在保余额60.9亿元,同比增长65.3%,资本金放大3.6倍。推动建设民营经济主体信用评价体系,丰富可持续金融产品供给,切实提高企业融资效率。截至10月末,民营经济贷款余额1088.73亿元,同比增速5.44%。

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践行“企业忧、优服务、明规矩”的工作宗旨,开通企业诉求服务“直通车”,形成“领导和上级”交办收集、“线上和线下”平台收集、“督查和走访”实地收集的企业诉求收集模式,以及“受理、交办、反馈、办结、回访”的工作闭环。每月定期收集企业“准入服务享受难、生产经营融资难、惠企政策兑现难、无争议账款收回难”等诉求,跨区域、跨部门的诉求由市政务服务非公经济局交办,一般问题县(区)自行交办,形成诉求交办“两条线”“双循环”。

下一步,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帮助全市民营企业成长发展,让营商环境之花在宜宾市绽放。(张楚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