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至16日,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李昌勇、周思波两位教授走进宜宾市一中课堂,为初一、初二数学兴趣班学生开展“初高中贯通”数学教学实践。李昌勇教授为初二学生分享了《式的求值与证明》,通过代数式变形、参数消元等技巧,结合因式分解与对称式构造,引导学生突破初中数学重点与难点。
周思波教授为初一学生设计《整除与整数性质》专题,从带余除法切入,延伸至质因数分解、同余理论及不定方程求解,为初等数论奠基。课程直指初高中数学思维内核及学科核心素养,衔接高中强基与竞赛体系,推动基础教育阶段创新教学实践纵深发展。
初二数学兴趣班的李同学说:“李老师的教学方法让我豁然开朗!以前看到三次分式就发怵,现在完全不怕了。”初一数学兴趣班的陈同学说:“周老师从科技革命谈到DeepSeek,让我明白了数学在科技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同余理论,我能知道10000天后的今天是星期几。”而宜宾市一中青年教师梯队的跟岗学习,则试图在基层学校植入“自我造血”机制,破解区域中学高端师资匮乏的结构性难题。
通过高校赋能构建“在地化”拔尖培养体系,让大学教授走进中学课堂,让组合数学与量子计算的基因注入青少年的思维,摒弃传统竞赛培训的功利化倾向,回归数学本质,帮助学生构建“数学化思维”的核心能力。(易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