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用 “绣花功夫” 雕琢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2025-04-12 09:03:2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刘川

​过去一年,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以惠企政策的真金白银、“局长跑流程”的务实行动、维护企业权益的坚定决心,绘就了宜宾营商环境的亮丽底色,为宜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真金白银,助力企业轻装前行

惠企政策是帮助民营企业经营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2024年以来,宜宾市积极出台一系列涵盖税费减免、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多领域的惠企政策,多措并举推动惠企政策落地生效,旨在为民营企业降成本、解难题、增活力。

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全面梳理惠企事项,精细化梳理惠企政策申报条件、兑现标准、办理流程、申请材料等要素,拆解形成可操作的事项清单。同时,建立完善惠企政策事项清单动态更新机制,对新出、调整、废止的惠企政策事项进行及时更新,确保惠企政策的有效性、及时性、权威性。

为扩大惠企政策的覆盖面,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依托线上线下“双渠道”,加大宣传力度。线下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摆放惠企政策条文、惠企政策解读卡等,利用多媒体滚动展示惠企政策事项清单、政策解读视频。线上依托四川政务服务网“助企纾困专区”、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助企惠企服务专区管理平台等,及时公开公示政策条文和解读详情。2024年,全市图表解读56个,音频视频解读20个,媒体专访16次,上门宣讲2103次。

亲身体验,跑出政务服务加速度

涉企服务效率是营商环境的直接体现,与市场的办事体验和发展信心有着紧密联系。为了切实提升涉企服务水平,宜宾市创新性地开展了“局长跑流程”活动,让各部门“一把手”走进办事大厅,以普通办事群众的身份,全流程体验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过程。

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各级部门的积极响应。部门负责人按照各自行业领域的审批服务事项清单,采取“陪同办”等方式,陪同办事企业群众走完全流程,深入了解审批服务事项真实办理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选取本单位涉及事项最多,或者办事频次最高、服务对象最广的服务窗口,采取“驻窗办”等方式,亲自受理审批事项,收集企业群众意见和建议,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效能提升;选取本地本单位办理最多的审批事项,采取“亲自办”等方式,全流程体验该事项办理过程,感受服务差距,进一步推动改进窗口服务工作。

据了解,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于近日启动宜宾2025“局长跑流程”活动,并持续至10月。本次将重点围绕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税务、医保等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展开,各级部门“一把手”将亲自参与、全程跟进。在充分总结去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本次将活动通过“主动服务”分析预判企业需求,主动推送政策、提醒办理节点;以“跨域通办”与省内外城市建立协作机制,解决企业异地办事难题;通过“信用快办”对信用良好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便利措施,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保驾护航,让企业安心谋发展

企业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是衡量营商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尺。宜宾市深知,只有让企业在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中安心发展,才能真正激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扎根落户。为此,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在维护企业权益方面下足功夫,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在法律法规层面,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积极完善相关制度,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修订印发《宜宾市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办法》,将中、省“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的最新文件精神制度化,明确列出公安、税务、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义务,让企业维权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机制建设方面,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企业维权机制。制定《宜宾市民营企业诉求处理机制》,明确诉求来源、受理范围和处理原则,构建起诉求受理、交办处理、结果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实行维权诉求“统一受理、分类处理、属地牵头、部门办理、限时办结”,并建立清单式诉求台账,实现“简单诉求即时办、一般诉求限时办、复杂诉求会诊办”。

在实际操作中,注重部门间的协作配合。针对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建立横向联系机制共同发力解决民营企业被拖欠账款问题。通过“早餐会”“迎新会”“面对面+键对键”等政企活动,以及省民营企业维权平台、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等线上线下渠道,广泛收集企业诉求,形成“三和”收集机制;分类处理企业诉求,形成市、县(区)“两条线”“双循环”的交办机制;对企业诉求“一企一策”,实行“台账制”管理、“责任制”落实、“销号制”办结的办理机制,依法依规处理企业诉求。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将砥砺前行,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工作,提升服务水平。(张楚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