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势中如何破局 全省蚕桑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交流出哪些门道?

2020-09-28 19:27:0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颜婧

四川在线消息(阳净 宜宾频道 曹洋)9月28日上午十点多,在宜宾市高县嘉乐镇人民村,当与会人员来到这里时,该村小蚕共育室的负责人周松正在查看小蚕的生长情况,该批小蚕即将结束共育,这两天就能发放到蚕农手中。

当天,全省蚕桑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在宜宾市高县举行,来自全省知名的蚕桑专家、企业代表、部门负责人从栽桑地走到小蚕共育室,从蚕棚走进缫丝车间,从茧丝检测中心走到丝绸产品展示区,边看边聊,探讨逆势之下的产业发展之路。

看现状

受疫情影响茧丝价格受冲击

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所长刘刚介绍,四川自古以来是中国蚕桑优质产区,2019年全省蚕茧产量稳居全国第二,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作为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外向型”产业,四川蚕桑受到一定影响。

“早在几年前,为防范市场价格波动带给蚕农极大的风险,多地已出台各类保护价举措,保护蚕农积极性。”刘刚说,而面临这样的行业形势,除了融入“国内大循环”这个趋势,从产业自身发展来看,从农户到相关部门再到企业都需要不断创新。

绵阳天虹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慧君介绍,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生丝出口受阻,当地销往欧洲的高品位生丝订单锐减,蚕茧、生丝积压库存严重。对此,当地政府安排了700余万元资金用于优质蚕茧的奖励补贴和收购专项贷款资金贴息,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对于高县,发展好蚕桑产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从省级层面看,四川提出构建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在宜宾,结合当地实际,提出“高质量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市,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蚕桑正是宜宾重要农业产业之一。

谈举措

技术创新将一根丝变成一条产业链

坚持技术带动是当天与会人员讨论最多的话题。高县介绍,为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高县采取“东蚕西引”解决品种问题;为解决蚕茧质量问题,高县组建了700人的蚕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建立以“技术员+共育工厂”“共育户+蚕农”为支撑的小蚕共育服务体系,实现专业化、集约化发展;还同步使用“智能生产”解决效率问题,自主研发复摇设备联网控制,技术国内首创,生产效率提高两倍,生丝质量达6A。

为加快高县蚕桑产业技术创新步伐,一天前,高县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新产品等方面展开合作,将高县打造为省农科院蚕研所的科技示范基地。

作为蚕桑种植规模全省第一的宁南县,打造科技型蚕桑产业也是当地增加产业效益的重要途径。宁南县南丝路公司集团公司总经理陈绍雄介绍,宁南县建立了蚕桑科技研究院,着力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并开发实施了“智慧蚕桑”系统,对基地蚕桑生产和蚕茧经营进行智能化信息管理。

从一根丝到产业链,高县也一直在加快产业发展的步伐。高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高县正积极拓展桑、蚕应用领域,因地制宜积极推广“桑—草—禽”“桑—蚕—菇—肥”等“亩桑万元”立体循环农业;在蚕桑产业的引领下,当地以桑果采摘、蚕桑文化、创意景观为主题的农桑休闲康养旅游正蓬勃发展。

不仅如此,高县还加大对饲料桑、桑叶茶、桑果酒饮、桑枝食用菌、蚕沙利用、桑枝造纸和加工地板等领域的产品开发力度,重点突出蚕桑食品类、桑茶饮料类、桑黄保健酒类、化妆品、面膜、乳液蚕丝蛋白类等大健康生物科技产品,进一步提高蚕桑综合效益,帮助蚕农增收致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