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企向未来①|和光同程:和宜宾光伏产业双向奔赴 在“一升一降”中实现突围

2025-05-06 11:31:38来源:川观新闻编辑:王眉灵

开栏语:

宜宾,这座历史悠久而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蓬勃的朝气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从智能终端到新能源汽车,从高端装备制造到“一蓝一绿”,新兴产业在宜宾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集群。

企业为何选择宜宾?如何在宜宾扎根发展?与宜宾有哪些双向奔赴的动人故事?今日起,川观新闻将推出“宜企向未来”专题报道,深入走进在宜宾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的新兴企业,见证企业与宜宾共同成长的精彩历程,坚定对宜宾未来发展的信心与期待。

宜宾观察 罗顺 曹洋

5月6日,“五一”小长假节后第一天,和光同程首席运营官谢泰宏行程满满当当,和骨干们讨论降本增效举措的可行性,去车间看现场生产情况。同他一样,生产车间里的上千台高精密的自动化设备即使在节假日也不眠不休在运转。“目前全厂生产运营良好,各项竞争力指标也比较好。”谢泰宏说。

从洽谈到签约20天、开工到产品下线147天……作为宜宾光伏产业的“F4”成员之一,自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和光同程”)2023年3月在四川宜宾成立以来,速度和数据在不断刷新行业记录,是同等规模和工艺路线下建设速度最快的5G工业应用智慧工厂。

俯瞰和光同程产业基地

今年一季度,宜宾晶硅光伏产业增长37.5%,和光同程也实现103%的产销率,营收同比增长9%。“这份成绩,让我们对宜宾以及光伏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更加坚定了我们扎根宜宾谋发展的决心。”谢泰宏直言。

扎根宜宾

逐光而行深谋远虑扎根宜宾

将时针回拨到两年前,和光同程的厂房还是一个个小山包。和光同程副总经理敖志国说,当时公司刚开始创业选址,曾考虑过其他省市。“但来了宜宾就走不掉了。”他回忆,宜宾市委市政府的效率和执行力太强了。“厂区这里曾经有几个小山包,还有条小河,看了场地我们很有疑虑,但宜宾方面告诉我们:‘只需要两三个月时间,你们放心’,当时一晚上就有150多辆车在这挖土,非常震撼。”

扎根在宜宾,和光同程觉得这里发展光伏产业“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光伏产业符合国家的“双碳”战略,当时正处于技术迭代期:上一代P型电池基本上发展到顶峰,新的N型电池技术路线正在完善成熟。“那时进军光伏行业,可直接跨入N型电池赛道,没有转型的阵痛期。”谢泰宏说。

和光同程生产车间

地理位置,是宜宾做光伏的另一大优势。

宜宾位川滇黔渝“X”交汇点上,水陆空交通便利,光伏产品可以方便地进行水陆空铁转运,通江达海。

同时,从全国的光伏版图上看,宜宾处于光伏产业高地长三角地区和光资源富集地西北地区的中间地带。“这里既可以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又可以把光伏产品辐射到西部。”

选择宜宾,还因为这里“人和”。

宜宾是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拥有36平方公里的大学城和科创城,引进了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10万名,能充分满足制造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敖志国说,宜宾招商,注重“心中有图、心中有账”。“我们来的时候,当地已经为我们梳理好了产业链上下游布局。”

“我们被戏称为宜宾光伏‘F4’,也是宜宾着力培育的唯一一家本土先进光伏企业,有望成为全省光伏行业内最快发展为独角兽的企业。”敖志国介绍,在成立仅一年多且遭遇行业调整期的情况下,和光同程的客户资源已遍布30多个国家,囊括全球前10大组件企业,还获得红杉中国、经纬创投、中金资本等多家顶级投资机构融资。

穿越周期

政府企业携手共度难关下

眼下正是行业公认的光伏“寒冬”,和光同程为何能坚定扩容扩产。“从外部支持和内生动力两个方面来看,我们都很有信心。”谢泰宏说介绍。

外——宜宾市委市政府一直对企业倾力支持。

“如今宜宾光伏产业链更加成熟,对我们来说成本更加低廉。”谢泰宏说,现在宜宾拥有电池片上游的硅料、硅棒、切片等主要环节的先进企业,以及光伏玻璃、特种切割线、石英坩埚、特种气体等重要辅材企业,“园区里现在已经建起‘隔墙配送、同墙免检’的全产业链生态圈,为园区内的企业节约了至少20%的成本。”

“面对行业周期,宜宾始终与我们携手并进,积极为我们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全力协调。”谢泰宏回忆。

和光同程生产车间

两年来,宜宾高新区污水设施、产业大道、人才公寓等基础配套快速建设,就在4月下旬,宜宾高新区天光星城·光寓正式投用,为高新产业人才打造出“15分钟品质生活圈”。“吃住行的问题解决了,人才队伍更稳定,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内——在“一升一降”中降本增效,提升企业内生动力。

谢泰宏解释,“升”的是产能利用率,“降”的是生产成本。

据了解,光伏电池生产的成本主要集中在人工和工艺流程两方面,由于工厂从设计之初就采用了高度智能化的生产体系,目前和光同程主要从优化工艺流程等方面压缩生产成本。

和光同程厂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光伏生产用热、耗水量大,优化工艺,主要是从“热”和“水”上下功夫。“去年下半年起,我们就建立起宜宾首套光伏生产余热回收项目,通过循环处理和利用车间设备的热风,全年可节约用电约5600万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800吨。”

另一方面,和光同程通过前端工艺优化,将废水的实际排放量较原规划缩减近一半。

和光同程生产车间

“在成本控制上,我们抠到了小数点后四位,在价格和成本的双重压力下,一毫一厘都不能浪费。”和光同程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提升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和光同程较传统人工检测效率提升5倍,单吉瓦需要的人员比头部企业还要少14%。

要在行业永争上游,就必须要创新。谢泰宏介绍,在产品研发方面,和光同程在量产效率与可靠性方面持续突破,成为行业首家独立开发并量产导入PE路线双隧穿工艺、行业首家独立研究并运用到量产的紫外灯提效工艺的企业。“目前,和光同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已突破27.05%,跻身行业TOPCon电池技术第一梯队。”

在产学研用方面,和光同程与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知名院校展开深度合作,借助四川省“揭榜挂帅”机制,围绕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提质增效、新技术方向进行研发,加速科研成果落地。

谢泰宏表示,下一步和光同程将一如既往干字当头,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协同宜宾光伏产业上下游(企业),加码技术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宜宾打造国家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增添更多“光”的注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