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扑面!行走“长江首城”宜宾,长江经济带主流媒体看到了这些

2025-05-16 13:05:5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眉灵

川观新闻记者 王培哲 宜宾观察 张梦露/文 罗顺 陈治吏/视频、图

5月15日,来自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长江经济带10余个省(直辖市)的主流媒体深入宜宾开展“长江经济带主流媒体宜宾新质生产力采风活动”。当天,采风团一行先后前往三江口、哪吒行宫、五粮液生态园区、宜宾港、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公司等地,用镜头和笔尖感受宜宾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的新变化,探寻“长江首城”以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近年来宜宾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体思路,通过系统性生态修复与产业绿色转型协同推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生态新:生态屏障“扩容增势”

江风轻拂,绿意盎然。一大早,采风团一行来到三江口,沿着滨江步道一路向前,实地感受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了解长江生态廊道综合治理成果。

“两岸花团锦簇,风景如画,生态建设成效让人眼前一亮。”江苏省报业协会主席刘文平一到三江口就被眼前的秀美风光吸引,站在观景台上举起手机连忙拍下数张照片。他感慨,宜宾这座城市正如其名,宜居、宜业,让人宾至如归。

循着生态治理的脉络,采风团走进五粮液环保生态湿地,芦竹、菖蒲、风车草随风轻轻摇曳,湖面泛起层层波纹,满目皆是绿意。“生态湿地共有10余种植物,日处理废水量10000立方米。”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园区内的废水经深度处理站排出后,从湿地下方的调节池流入,依靠石英砂、火山石、铁矿渣、砾石4层生态填料和挺水植物沉淀悬浮物,能科学降解有机物含量,有效净化水质、改善周边生态环境。

浙江日报高级记者俞佳友几年前曾来过五粮液环保生态湿地,这次故地重游让他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五粮液作为民族品牌的杰出代表,这些年不断发展壮大,生产能力和酿酒工艺也日益精进。”参观完生态湿地后,他说,这种将传统酿酒废弃物转化为生态资源的模式,既守护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又推动了传统工业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近年来,宜宾市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守护好一江清水,通过开展宜宾市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进行沿线生态修复、小码头取缔、有毒有害化工企业搬迁、污水排放治理、河段禁止采砂、沿线道路改造、绿道和亲水休闲空间等工作,进一步改善沿江生态环境。

截至目前,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长江公园、大溪口至南广镇交通改造及景观工程,临港滨江环线A段和滨江大道一期、二期、三期工程,江安县滨江路等建设已完成,累计建成长度约90公里,探索出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的新路子,不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产业新:绿色能源集群加速崛起

当天下午,在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公司展厅里,车用磷酸铁锂电池、麒麟电池等产品整齐摆放。该公司工作人员指着一块神行超充电池向采风团成员介绍,“我们的二代产品已经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超520公里,哪怕在零下15℃,也能够做到充电30分钟,电量达80%。”

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公司位于宜宾三江新区,是动力电池行业“链主”,一、二、三、五、六期、时代长安、时代吉利共7个工厂已建成投运。当前,依托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宜宾集聚动力电池产业正负极、结构件等120余个配套项目,形成了完备的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动力电池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

目光转向晶硅光伏产业。走进宜宾高新之窗展示区,硅料、硅棒、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依次陈列,勾勒出全产业链“图谱”。登上观景台眺望,车辆川流不停、工厂鳞次栉比,处处洋溢着盎然生机。近年来,宜宾一路追“光”,累计签约落地光伏项目37个,总投资超1400亿元,在四川省率先完成光伏全产业链布局。

“宜宾在向新向绿发展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魄力,像光伏、动力电池等新能源产业都是未来朝阳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实地参观了四川时代和高新之窗后,江西日报社特刊部副主任张志勇表示,宜宾立足自身优势与特色,精准锚定新赛道,为未来发展抢占了战略制高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其后发优势会充分显现出来。”

在宜宾高铁南片区的新经济科创产业基地,30余家数字经济优质企业在此扎根,高铁南片区首栋楼宇经济迸发出无限的活力。“除了西部智联、天象产城等高能级新研机构和孵化器,科创产业基地还吸引了腾讯、金慧、迅雷等数字行业龙头企业和软服类企业入驻。”新经济科创产业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经济科创产业基地是宜宾加速布局数字经济新蓝海的生动注脚。据了解,随着华为、字节跳动、网易有道等150多家软件企业的持续入驻,宜宾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已形成“基础研发-场景应用-产业孵化”的完整链条。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