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观察 曹洋 张梦露/文 罗顺/视频
5月27日,走进位于宜宾市翠屏区的中全通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全通),电脑屏幕前的代码飞快刷新,办公室内,几名工程师围坐在一起,就着最新的工作方案激烈探讨,思维“火花”不断碰撞。
中全通技术有限公司创建于2003年,是一家以信息系统集成、通信业务、新基建及城市综合建设为主的高新技术综合性服务企业,也是宜宾市信息服务行业的领军企业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通信代维服务企业。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超3亿元,完成市场拓展签单10亿余元,预计全年营收突破11亿元。
中全通技术有限公司办公区,员工们在忙碌工作。
从地方企业到行业标杆,这家扎根宜宾20余年的本土企业,如何在西南地区通信代维服务领域独占鳌头?
扎根宜宾,乘势而上拓“版图”
“选择宜宾作为发展的起点,是看中了显著的区位优势。”中全通执行董事石庆湖回忆,“宜宾一头连着成都、重庆两大经济中心,开展业务时,信息、人员往来都方便;另一头,它又是通向云南、西藏、贵州这些‘深水区’的跳板,便于拓展西南市场。”
得益于宜宾独特的区位优势,这些年,中全通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从边远地区着手,逐步向外辐射,扩大业务范围。该公司副总经理郑位春介绍,初创时公司主要聚焦通信建设与维护服务,到2020年,公司实现了业务转型升级,开始向5G新基建、信息化服务等领域拓展,并首次进入沿海发达省份市场,信息化类业务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另一重考量则是人才资源。宜宾是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拥有36平方公里的大学城和科创城,已汇聚10所高校,10万名在校大学生。
运维人员作业现场。受访者供图
“宜宾的产教融合做得很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郑位春表示,借助高校资源优势,中全通与多个高校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共建微波能工业应用实验室、创新工作室及5G场景应用开发中心,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与运用。
政策的春风同样强劲。去年,宜宾发布《推动全市服务业持续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规定,对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中标市外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最高按项目订单实现营业收入的6%给予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额度最高可达500万元。
“我们85%的业务都是从市外获得,这个奖励对我们支持很大。”石庆湖介绍,“宜宾的营商环境很好,成立了领导专班和行业专班,定期上门为企业服务,为我们民企解决了很多问题。”
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中全通乘势而上,推动市场不断拓展,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定信心,逐浪数字经济“新蓝海”
在中全通智创中心,郑位春演示了数字孪生平台最新成果:“公司本地部署了DeepSeek大模型,对于网络故障能够快速响应和精准维护,让运维服务更加便捷。”他表示,今年,公司将持续开展“智改数转”,让企业内部实现全数据系统化管理。
中全通也在不断创新。郑位春说,技术研发方面,中全通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推动数字孪生、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实现通信的远程协同运维。“今年将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成本预算达3000万元,推动研发成果转化。”郑位春说。
为提升公司运营能力,中全通正在推行全面量化目标管理。“我们要求各部门在今年把80%的年度目标都转化为可量化的具体指标。”郑位春介绍,这套管理体系的推行,将公司由过去的“粗放”管理模式,转变为“量化”驱动发展。
运维人员作业现场。受访者供图
基于对市场的预判,中全通着力重构市场体系建设。今年,中全通开辟了电力业务,承接电力及光伏新能源工程建设及维护。“在西南地区,能源电力是重要的经济支柱,电力部门成立以来,已完成5000万元的订单,今年计划冲刺2亿目标。”
新业务的发展也不断拓宽中全通的市场版图。今年,中全通新增内蒙古、上海、河南、浙江四个省份的业务,如今,公司的“业务网”已覆盖四川、云南、贵州等全国22个省份。
下一步,中全通将加大自主研发和校企合作力度,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更多信息化典型场景。“计划在今明两年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大幅增长,力争在2026年成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