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珙县:精准扶贫让苗岭山村小学“破茧成蝶”

2019-11-19 15:59:4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颜婧

 

/items/201911/19111916015144900011378F.mp4
scolplayer视频播放器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曹洋)11月19日,初冬的天气已带来不少寒意,在宜宾市珙县上罗镇团胜村兰地小学里,当了十多年教师的蒋应勇今年不再为学校要“倒闭”而发愁了,曾经只有2个人守护的教学点,今年又重新开设了一个幼儿班,校园里一片生机。

山谷里寒风阵阵,可教室里温暖如春。兰地小学“新生”之路,只是珙县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通过农村基础教育设施改造、信息化建设等措施,苗岭学校得以“破茧成蝶”。

走不过“十八拐”

山里的孩子上不了幼儿园

在海拔800米高团胜村5社的村道上,二年级小学生侯志涛和姐姐裹着棉衣,早早地便来到学校开始早读,今年7岁的侯志涛有一段“奇怪”的上学经历,他没有上过幼儿园学前班,去年却直接上了小学。

外人看起来奇怪,但侯志涛的经历在村里不算特别。“村里约70%孩子都没上过幼儿园。”团胜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张强说,“村里没有幼儿班,去镇上读幼儿园有20多公里的山路,条件所限,大多数村民便选择‘放养’孩子到七八岁,再说上学的事。”

团胜村位于上罗镇东南部,距离场镇约20公里,海拔在800米以上,全村人口1300余人,其中苗族人口约占40%。团胜村村主任蒋友钱这样描述村里曾经的情况。“村里有个‘十八拐’,和歌里唱的山路十八弯一模一样。”10多年前路不通,自家想建新房请人帮忙背材料,人工费比材料费还要贵。“以前一个成年人下山走到公路边,都要花两小时,更别说小娃儿了。”

山高路远,团胜村的发展举步维艰,近一半的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带走的,也是近一半的适龄学生,而这让在此屹立60多年的兰地小学,陷入了“危机”。兰地小学负责人蒋应勇介绍,学生少,学校软硬件条件设施落后,教师不愿意到偏远山区教学,兰地小学一度曾面临关闭的境况。

然而,这座学校曾是许多的苗家人的启蒙发源地,帮助不少人走出大山,在当地苗家人心里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兰地小学若关闭,当地几十名孩子将面临失学的境况。侯志涛的爷爷侯绍均说,“到镇上读书,路太远;在镇上租房子送孩子上学,我们家没那么多钱。”侯志涛家的情况,也是不少村民家里的现状,情况陷入僵局。

精准扶贫持续发力

山村小学迎来“新生”

精准脱贫政策给这个偏远山村带来了希望,也为村里的教育带来了希望。2014年,团胜村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村里困难的交通情况和入学情况让镇上和帮扶部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16年,在各级部门的积极帮扶下,团胜村打通了宽3.5米,11.4公里的通村公路,一半的村民解决了出行难题,不少村民也发展起了特色产业,当地传统村落的发展远近闻名,吸引了不少游客。上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群众的幸福感,不仅要解决口袋的问题,还要解决脑袋问题,做好教育、改善民生才能让当地的发展有不竭的源泉动力。

必须把学校保下来。为此,镇村两级干部几乎每周都到兰地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并到处争取各类资金对兰地小学进行帮扶,对校园进行风貌改造,为孩子们新配备了电脑室,为教师多争取了一部分福利补贴……“村办公室厕所都没修,把钱都给学校了。”张强说,要解决群众上学难和学校招生难的问题,就必须要把学校的软硬资源配备好,这些都需要长久的投入。

在镇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当地投入10万元对学校进行维修加固,对操场进行加宽;2018年,投入10万元对学校进行风貌改造,新修建了厕所;2019年,投入9万元为新建幼儿班做前期准备……今年9月,充满苗族风情的兰地小学终于增加了一个幼儿班,14名新生还迎来了一名苗语老师,兰地小学迎来了“新生”。

清晨的兰地小学传来了朗朗读书声,给山里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38名学生,对于城区学校来可能一个班都不止这个数字,但这就是我们的全部。”蒋应勇说,“十几年来,我已经习惯了山村的教学生活,这个教学点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山里的孩子们有书读,为了他们,我将在这里一直坚守下去。”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