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昌荣
人文李庄,醉美翠屏。
宜宾市翠屏区地处三江交汇、长江起源之处,酒文化、茶文化、竹文化、长江文化、抗战文化、红色文化、哪吒文化集合成这片热土的文化名片,更是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千年传承的人文印记。
近年来,翠屏区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抓手,聚焦“六个新翠屏”奋斗目标,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奋力打造长江首城全域旅游新格局,成功推动全区文旅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有力贡献。
全面推进 创“名县”如火如荼
翠屏区有着丰富的文旅资源优势: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个、AAA级旅游景区9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四川省级以上新业态品牌20个。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翠屏成立了党政负责人“双挂帅”的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双组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重大项目指挥部推进机制,实行每月例会、季度通报、“红黑榜”考核、定期交账制度。同时,制定了《关于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的实施意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任务分解表》,按照“三包五定”要求强力推进,并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奖励补助办法》,每年预算2000万元旅游产业专项奖补资金,高标准编制《翠屏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年)》,全面推进创建工作落实见效。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目前,翠屏区逐渐形成“一城一区两镇两带”全域旅游空间格局,先后获得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多项荣誉。其间,李庄古镇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天府旅游名镇,高桥村创成天府旅游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安石村、同济社区创成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是一项承载80余万翠屏人民梦想的美丽事业和幸福工程。”翠屏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创建工作让该区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收获满满人气和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21年,翠屏区接待游客18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5亿元,占全区GDP的16.75%。
文旅融合 助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整个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沿线风貌已初具成效。”近日,笔者在翠屏区文脉大道建设项目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抓紧时间作业。项目负责人表示,现在正抓紧进行外立面改造、道路铺装和景观工程的施工,确保如期完工。
文脉大道建设项目起于翠屏区酒之源广场,止于冠英街,融合了宜宾大江文化、古城文化、酒文化、市井文化等,重点打造酒之源广场、利川永酒坊、长发升老窖池、冠英街等区域的文脉保护、旅游开发以及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工程,项目将助推翠屏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翠屏区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三年来整合财政资金、债券资金、社会资本等158亿元,建成重点文旅项目67个。李庄古镇月亮田、文脉大道、一曼故居、翠屏山游客中心、冠英古街等一大批重大文旅项目全力推进。
文旅蓬勃 富民增收成效显著
田间地头里拍照打卡、农家小院中休闲品茗……今年端午假期里,位于翠屏区李庄镇的安石村格外热闹,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里体验乡村旅游的别样魅力。
乡村旅游红火的背后是翠屏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创新构建“一城一区两镇两带”全域旅游总体布局,始终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不断拓展“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发展之路的务实举措。目前,翠屏区已建成一大批乡村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以及180家农家乐。
乡村旅游跑出致富“加速度”。
如今,翠屏区乡村旅游实现了量质齐升,为全区众多乡村带来了人气,实现了新发展。据统计,2021年,翠屏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2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74亿元。
翠屏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翠屏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建成区域文化旅游体育中心”等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把文旅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打造翠屏文旅精品,持续做好文旅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翠屏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