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四川省曲艺之乡”为何花落宜宾江安?

2023-03-22 10:02:17来源: 川观新闻编辑:颜婧

邵帅 川观新闻记者 宁宁

“长江一线意情牵,北望青青四面山,四十四年寻旧迹,几生修得住江安。”1985年10月,著名戏剧家吴祖光回到曾经求学和生活过的宜宾市江安县,即兴挥毫一首诗,不仅写出了自己对江安深厚的情感,更将这个曾培养出一大批艺术家的“中国戏剧摇篮”呈现在世人眼前。

近四十年后,同样在江安县,3月20日晚,群星荟,百鸟鸣,话谐剧,唱江安,“四川谐剧艺术活动周”文化活动在这里正式开幕。开幕式上,江安县被授予“四川省曲艺之乡”荣誉。

何为谐剧?“四川省曲艺之乡”又为何花落江安县?

探起源:底蕴深厚,中国戏剧的摇篮

“专门骑车来看演出,形式非常好!”从下长镇赶过来,市民童祥云坦言,自己并不知道什么是谐剧,但形式轻松、表达幽默,看得过瘾。

“谐剧,顾名思义,内容上有着风趣幽默、诙谐滑稽的语言动作,初期名为‘拉杂戏’,起源于江安国立剧专。”中国曲协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曲协主席张旭东说。

作为谐剧的诞生地,江安国立剧专被戏剧界称为中国戏剧的摇篮、中国戏剧的圣地。剧专办校14年,校址几经迁徙,其中在江安办学达6年之久,是时间最长,生活最丰富,也是最出成果的黄金时代,曹禺、洪深等著名戏剧家曾在此执教,谢晋、陈怀凯等戏剧和电影界大师在这里求学成才。

正是在这里,1939年底,谐剧创始人王永梭表演了第一个谐剧《卖膏药》。当时,这种“始于诙谐,止于严肃”的独特形式,让戏剧界最高学府的权威专家们感到耳目一新。

谈到特点,张旭东认为,这一类作品在表演形式上将评书的说、相声的学、戏曲的形、话剧的表等元素巧妙融合起来。“尤其是演出时,只有一名演员出场,通过与虚拟对象进行对话和交流,使观众明确角色的规定情境和假设在场的其他人物,以此来表达一定的故事情节。”

诞生后仅数十年,“四川谐剧”凭借幽默讽刺、一人一戏和虚实结合的特点,已成为了中国戏曲文化中一面独特的旗帜。

依托深厚的底蕴,2018年以来,江安县被授予“四川曲艺(谐剧)传承基地”等,并于2020年举办了首届“四川谐剧艺术节”江安专场。目前,曲艺项目“江安打莲枪”、“四川谐剧”均被列为“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搭平台:培训创新多措并举,发力传承

每周三晚,江安县都会举行一场街头展演,包含曲艺、乐队表演、街舞、流行音乐、川剧等多种形式。

“目的是为了让戏剧离观众越来越近,让大家不仅能看到剧,也能看懂剧,喜欢剧,进而参与进来,打牢曲艺群众队伍基础。”江安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让传统戏曲焕发出新活力,江安县当下正在着力建阵地、搭平台。

目前,江安在全县14个镇综合文化站、3所学校、2个社区设立了曲艺传习基地,开展的曲艺传习项目有谐剧、清音、相声、金钱板、江安打莲枪、盘子、四川方言诗等。“每个乡镇都同全县20余个艺术协会开展经常性交流和合作,协作互通搭建活动平台。”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江安县现有曲艺家协会主要阵地1个,建有2个实训基地,常态化开展曲艺创作表演、培训交流等。

同时,在传承传统曲艺上,江安县持续创新和发力,让作品被更多年轻人所喜爱。

作为“四川谐剧艺术活动周”的子活动之一,四川省谐剧研修进阶版同步开班,参训学员是来自川渝两地的谐剧青年表演者。

张旭东认为,通过青年表演者学习、创作更富有创造力和时代特色的作品,将有助于进一步展示谐剧等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还要向更多的年轻人普及传授曲艺知识,从而丰富谐剧文化的内涵及品牌影响力。”他建议。

当前,江安县大力实施戏剧文化名城建设“五个一”工程,连续举办四届“国立剧专在江安”戏剧文化活动周,开展戏剧进校园、曲艺到农村等活动,培养和增强各层次人才储备;同时加快推进西城片区古街改造、剧专博物馆、“戏剧文化”夜间经济品牌街区建设,“戏剧文化名城”和长江上游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江安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精心打造具有原创性、时代性、地域性的曲艺作品和特色曲艺文化品牌,进一步扩大江安县曲艺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