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培哲 宜宾观察 罗顺
12月5日,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宜宾开幕,这是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成立十周年庆典,也是中国光伏行业年会首次在中国西部城市举办。
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现场。罗顺 摄
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实现了高速增长,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然而,去年以来,伴随着价格下行、技术迭代等风浪挑战,行业遭遇“寒冬”。
作为四川率先实现光伏全产业布局的城市,宜宾如何穿越周期、行稳致远?今年的中国光伏行业年会期间,数百位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的专家、光伏企业领袖等代表齐聚宜宾,就行业发展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为光伏行业穿越周期找寻出路。
做大产业链条
应对行业波动的“压舱石”
大会开幕前一天,光伏供应链配套发展研讨会作为首场预热分会议率先登场,来自企业、院校的专家围绕光伏产业上下游需要什么、还缺什么以及需要在哪些方向发力展开讨论。
研讨会上,大家在举例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宜宾的具体实践。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与电力设备首席分析师姚遥表示,以宜宾为代表的“光伏重镇”,正在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而产业链的延伸并非在特定区域内的简单扩张。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分享中也提到,当前为光伏企业发展提供完善的配套条件、做大产业链,可以是多个地区甚至多个城市的合作共赢。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降低产业投资风险,还有利于带动连片区域整体开发。
会场外展示的光伏电池片。罗顺 摄
这与宜宾市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不谋而合。除宜宾高新区外,屏山县将建成光伏产业共建共享区,珙县、兴文县将建成产业支撑区,高县、筠连县、长宁县等将建成产业发展协同区。
在宜宾,借助市县一体的招商模式,光伏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一批“独角兽”企业相继落地,为宜宾光伏产业应对行业波动夯实了基础。
持续降本增效
帮助光伏企业度过“寒冬”
大会的分享环节,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文静认为,降低水、电、气等资源的消耗,既是当下度过“寒冬”的必然选择,也是长远来看生产工艺提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以英发德耀为代表的宜宾光伏企业,正在将智能制造、降低成本当作关键突破口。英发德耀首席品牌官龙盛介绍,通过技术创业提升转化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开展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等,是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路径。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钱晶认为,降本增效的初衷并非一味挤压成本,而是倒逼企业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积累的技术经验也可以在未来的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作用。
和光同程生产负责人提到,今年,和光同程创新工业车间热量回收技术,降低能源消耗,仅一期项目全年可以节约用电2800万千瓦时,节约用电成本1400万元。而在四川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尝试采用化学除硅除硬+高效沉淀+超滤+反渗透技术,将光伏废水再次利用。
布局前瞻技术
抓住科技创新这一“牛鼻子”
大会开幕式上,光伏电池新技术生产线落地宜宾。宜宾市人民政府、宜宾市国资委和宜宾高新区管委会,分别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伏行业企业签署协议,围绕复合钝化背接触电池技术展开合作。
开幕式当天下午的行业发展热点焦点问题分析论坛上,8位演讲嘉宾中超半数围绕光伏电池的技术突破进行分享。
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技术部总监张军认为,全球光伏产业的趋势远未到“一锤定音”的时刻,与其押注某条技术路线,不如牵手研发机构或与其他企业合作,分担投资风险。
据了解,以英发德耀、和光同程为代表的宜宾本地光伏企业正在与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提升TOPCON技术、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和BC电池项目技术。宜宾高新区也将与中山大学合作成立光伏产业创新中心,联合浙江大学共建光伏材料联合研究中心。
大会签约环节。罗顺 摄
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许智透露,宜宾正在统筹全市研发力量,通过常态化建立技术交流会、研讨会等平台,建立协同创新机制,鼓励企业间、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