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民企大咖说㉑|早白尖张炀:技术创新让宜宾早茶走向世界

2025-03-28 15:11:45来源:川观新闻编辑:刘川

宜宾观察 侯晓梅 曹洋 陈治吏

3月27日,在宜宾高县大雁岭生态茶园基地,茶农穿梭在连绵的茶垄间采摘春茶,当天采摘的鲜芽将被及时送往附近车间加工;茶园里,穿着汉服的游客穿梭其间,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四川早白尖集团有限公司就坐落于此,副总经理张炀正忙着与各地经销商洽谈茶叶采购事项。

“早白尖”是四川省级大区域品牌“天府龙芽”和区域公用品牌“宜宾早茶”的重要代表之一。作为宜宾茶行业的领跑者,四川早白尖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技研发和茶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现拥有5.8万亩自营生态茶园,辐射带动10万亩种植区,年产能达3500余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俄罗斯、波兰等全球市场。

近日,四川早白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炀接受了川观新闻的专访,就企业发展历程、“早白尖”的传承与创新、企业未来发展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川观新闻:请简单介绍企业的发展历程。

张炀: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原四川省高县茶叶集团公司改制后重组的股份制民营企业,至今已走过20余年。在创业初期,企业专注于茶叶种植与初加工,通过“公司+基地+专合社+家庭农场+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土地流转、茶叶种植、茶企务工等方式,将零散茶园整合为规模化种植基地,让万亩茶山化作助农增收的“绿色银行”。

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企业于2019年开启战略转型,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们在高县来复镇投资打造了“中国红茶第一庄园”,配套建设雁鸣湖、大雁岭茶文化观光体验园等文旅项目,成功创建以茶叶为主题的大雁岭AAA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实现茶山变金山、产区变景区。

企业深耕茶产业20多年来,现有员工300多人(含季节性用工),企业已建成2座智能工厂,配备4条国内领先的清洁化生产线,年产能达3500吨。产品也从原来的单一化走向系列化、多元化,目前有“早白尖”牌绿茶、红茶、花茶、苦荞茶四大系列10多个品种,产品销售辐射四川、重庆、北京、广州等地区,出口俄罗斯、波兰等地。

目前,企业拥有“大雁岭”“乌蒙山”和“七仙湖”三大生态茶园基地,辐射带动周边10万亩种植区,覆盖高县9个乡镇,带动2.3万户农户实现增收,曾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茶业百强企业”。2024年,企业实现综合产值1.8亿元。

我自幼在茶园长大,深受茶文化熏陶,大学毕业后在绵阳从事茶包装设计工作积累经验。2015年,我返回家乡系统性地深耕茶产业,从市场需求调研、茶树品种选育到创新制茶工艺研发及产品市场推广全链条实践,逐步构建起完整的产业认知体系,成为了“早白尖”茶制作技艺第六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川观新闻:作为一家重视技术创新的企业,早白尖在茶叶种植、加工技术等方面有哪些创新突破?

张炀: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并与宜宾市职业技术学院、西南大学、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在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茶树新品种选育和繁殖等领域持续突破。

在传承百年制茶技艺的同时,企业也建立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体系。

首先是种植端,我们依托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自主选育出乌蒙早、红芽茶等一批抗病虫害的茶树新品种,并利用“物联网+气象监测+生物防控”等技术,构建起绿色生态茶园管理体系。

其次是加工端,我们利用自身的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不断研发出多批次新产品,建成了智能化生产线实现清洁化、标准化生产,开发茶食品等高附加值衍生品。

在销售端口,我们也紧跟时代潮流,开启了线上直播带货等销售模式。去年,我们入驻了天猫、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在产品销售中占比超30%。此外,公司新推出的“私人订制茶园”线上服务反响也不错。

川观新闻:当前中国茶行业竞争激烈,企业未来发展如何应对?

张炀:当前,中国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坚信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做好自己、练好内功。

我们将立足高山茶园的生态禀赋,依托“绿色+地理标志”双认证的独特优势,将川茶文化精髓注入品牌内核,着力打造高端礼品茶体系,通过与文旅IP深度合作推出联名产品,针对年轻消费趋势,创新开发冷泡茶、茶饮胶囊等时尚茶品。

市场布局上,企业将采取“深耕西南、梯次扩张”策略,在巩固川渝“大本营”市场基础上,通过社区团购、小程序商城构建本土化新零售网络。同时借力“一带一路”区位优势,以跨境电商打通东南亚、中亚市场通道。

为支撑战略升级,我们计划投资建设智能化加工中心,预计年产能突破5000吨,并着力研发降糖茶、助眠茶等健康功能型产品,形成传统茶品与创新品类双轮驱动的产品矩阵。

当然,企业的创新发展还离不开高端的人才队伍。我们将加强与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学院等高校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早白尖专班”定向培养人才,通过“制茶大师工作室”传承非遗技艺,再配合股权激励机制,构建起种植研发专家、电商运营人才、文化创意人才的多维人才体系。

未来,企业将以“品质+文化+创新”为核心,加快“三产”融合和国际化步伐,让宜宾早茶的名片飘香世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