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改革给宜宾市一中带来了什么?

2025-04-09 10:01:43来源:川观新闻编辑:刘川

宜宾观察 陈治吏

3月30日,由四川省数学会主办的“高中数学竞赛命题比赛”落幕,宜宾市一中数学学科教研室教师毛远军从全省顶尖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大赛一等奖。就在刚过去的宜宾市第二届“课堂教学大比武”中,宜宾市一中斩获9个学科一等奖,这是宜宾市一中实行教研组改革以来取得的又一成果。

宜宾市一中化学团队获得市级教学大比武一等奖

作为宜宾市普通高中教研组改革试点学校,去年2月,宜宾市一中实施教研组改革,在各学科建立教研室,负责统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健全学科课程与资源体系,引领该学科教师发展,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一年来,这场教研组改革给宜宾市一中带来了什么?

群策群力助教学:集体备课推动教学质量跃升

4月7日晚,宜宾市一中化学老师尹光兰正在紧张备课,虽然备课内容两周以后才会呈现在课堂,但本周的集体备课会上,化学教研室老师们就会对她的备课内容进行评议、打磨,最终共享给本年级所有化学老师,成为一份集体教案。

更加看重“群策群力”的成果,这是宜宾市一中教研组改革的重大转变。“过去,教师们备课过程中虽也相互支持,但最终教案与教学仍受教师风格与水平影响,不同班级成绩也有着差异。”宜宾市一中化学教研室主任李春艳说,学科教研室成立后,每学期伊始,各学科将教学内容“拆解分包”,教师两人一组进行精细化备课,再经集体评议、反复打磨,最终形成凝聚集体智慧的标准化教案,供所有老师参考使用。

“以前教学好坏看教师个人水平,现在每堂课都有团队的标准化教案参考,薄弱环节有支撑,优势经验能共享。”对这样的变化,李春艳感触良多,目前各年级的班级平均分差距较改革前明显缩小,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化学实验

为了给全年级教师提供标准化教案,教师们的备课也更加精细。在尹光兰的备课文件夹里,不只有课堂使用的幻灯片,还有其余大大小小数十个文档。从“一周一备、一课一备”到“一周两备、一课双备”,现在教师们不仅要完成课堂设计,还要完成对课本课标的解读、对近三年全国高考及各省高考题的分析与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框图与学情、考情分析。

更加精细化的备课也让宜宾市一中原创能力得到提升。据了解,宜宾市一中数学教研室将教学与科研一体化,每周开展命题微格研讨,教师原创题及改编试题占比提升至68%,还开发了《数学命题思维训练本》《高校强基考试选拔真题与详解汇编》等校本课程。

教师成长提速:“老带新”传承经验,“多赛道”锤炼能力

今年2月,在第四届欧洲英语区中文教学技能国际大赛的总决赛上,宜宾市一中教师周宓一路过关斩将,获得总决赛季军。

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基石。去年,宜宾市一中的68位老师一对一结成“师徒”,老教师在学科教学和学生引导、教育等方面手把手指导,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这一“传帮带”传统在宜宾市一中已延续24年。

宜宾市一中青年教师发展工作座谈会

如今,除了师徒结对的一对一指导,学科教研室也在集体层面为新教师提供支撑:青年教师学科沙龙、每月名师讲座、每学期教学“诊断”……全方位培养让初入讲台的教师磨炼基本功。

在今年3月10日的宜宾市一中青年教师发展座谈会上,不少青年教师提出希望加强AI技术在课堂中的培训。不到半月的时间,宜宾市一中便邀请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培训专家陈子斌进行《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专题讲座。“一对一指导解决青年教师遇到的个体问题,而教研室可以针对青年教师成长中的共性问题开展培训,提升教学能力。”

毛远军老师正给学生上课

过去一年,宜宾市一中各教研室围绕学科建设、教师培训、育人质量提升等方面积极开展活动60余场次,全年开展1300多场教研活动,组织近400节听评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情怀。教研室之间还实现横向贯通,汇集各学科教师共同的需求,邀请国家级、省级专家进校培训、交流32场次。

教师队伍不断优化。2023年起,宜宾市一中引进优秀人才122人,其中包括37名部属师范院校公费师范生、69名硕士毕业生、16名一级职称以上成熟教师。放眼全校教师,高层次人才326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3人,高级教师178人,硕士研究生135人。18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宜宾市人才绿卡等重要荣誉,200余人次在国、省、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一支“新锐敢闯、骨干善研、名师引领”的良性梯队正在形成。

部分图片由宜宾市一中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