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彭伟)“每个蘑菇袋能生产2斤蘑菇,蘑菇市场价每斤5元,每个蘑菇袋需耗费成本3元钱,年产蘑菇2万袋,每年纯利润14万……”4月17日,宜宾县蕨溪镇光华村兰竹组建卡贫困户黄其松幸福地向笔者算起了经济账!
天灾人祸陷绝境
黄其松今年44岁,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他5 岁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屁巴骨错位,由于家庭窘困无钱医治,最终落下残疾。由于家庭贫困及身体缺陷,在婚姻上四处碰壁,幸庆的是在其27岁那年,经好心人的牵线,他与邻村患有驼背的翁绿容喜结连理。婚后,黄其松生育了两个子女,其中一个子女是视力残疾。一家4口人,残疾人就占了3人,家里面没有一个健全的劳动力,这对于以务农为生的家庭来说无疑是走到了绝路。
蘑菇棚里见曙光
2008年底,黄其松偶然在电视节目里看到一农户培植蘑菇发了财,心里面便盟发了培植蘑菇的念头。照着电视节目中介绍的蘑菇培养方法,黄其松购买了培养料、药水和菌种等原材料,按照发酵—消毒—接种三大步骤进行实践研究。同时找了些相关书籍,专心研看,并向同行请教,一边理论、一边实践,经过1年的摸索,黄其松基本掌握了蘑菇培植技术。2009年5月,黄其松的第一批蘑菇上市了,除去成本赚了2000多元,夫妻俩乐开了花。
精准扶贫助脱贫
虽然掌握了基本的培植技术,但限于资金、土地及设备的限制,黄其松只能小规模作坊式培植,生产效益低,只能基本维持一家的生计。2014年,黄其松一家被评为建卡贫困户。得知黄其松一家情况后,蕨溪镇工作人员主动与其沟通,向其介绍小额信贷政策、辅助协调土地问题及派农技专业人员实地指导蘑菇培植。2015年4月,黄其松夫妻贷款4万余元,新建1.5亩蘑菇培植房,新购买了消毒设备,引进了先进的培植技术,决心要大干一场。2015年8月,扩大生产后的第一批蘑菇上市了,净利润4万余元,夫妻俩对未来充满信心。
感恩社会助他人
“没有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生产,引进更多的品种,不断做大做强。同时,我们也乐意为其他困难朋友提供技术和原料,让困难朋友过上自强自立、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谈起未来的发展,黄其松夫妇俩踌躇满志,憨厚的笑声在蘑菇棚里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