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互助更懂“老人心”!宜宾珙县“四方合约”破局养老难

2020-08-17 19:26:1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颜婧

四川在线消息(宜宾频道 曹洋)8月16日,在宜宾市珙县孝儿镇天堂村,助老巡访员王小会骑着电瓶车翻过山头,来到94岁的老人代光荣家中。观察过老人的健康状况后,王小会开始一边帮忙整理家务一边与老人唠家常。几个月的相处中她已和老人十分熟稔。

像王小会这样的巡防员现已遍布珙县村社,到老人们家里送去服务和陪伴。目前珙县已在全县推行“四方合约”助老巡访模式,覆盖全县5700名特殊困难老人。通过引导、组织村委会、村老协、助老巡访员以及老人四方共同签订合约,由助老巡访员为独居留守、残疾失能、子女有重度残疾等特殊困难老人群体提供上门服务,破局“养老难题”。

现状:老年人口占比高 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据了解,珙县60岁以上老年人达7.4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比例达17.3%,作为典型的山区县,县里青壮年又多常年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的老人年龄大且居住又分散,生活上没人照料带来诸多不便,缺少陪伴也带来严重的孤独感。

孝儿镇宁泰社区74岁的王宗周夫妇是典型的“留守老人”——儿女均在外打工、安家,儿子只有过年时才回来,女儿更要四五年才能回来一次。王宗周夫妻俩都曾患脑梗,出行极为不便,“时间久了都不想和别人说话。”而代光荣老人虽然两个儿子都在身边,但均患有严重的视力障碍,像这样子女无力对老人进行的照顾也有不少。

“这些都是当前存在的养老困境。” 珙县民政局副局长张静分析到,珙县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公办农村敬老院建设水平低,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不足,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数量偏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同时出于传统观念和经济原因,许多老人也不愿选择入住养老机构。

尝试:从老人互助到助老巡访模式

针对养老困境,珙县民政部门曾尝试过不少举措,通过政府招标向有资质的公司购买服务即是其中之一,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企业大多在市区甚至省城,只能通过委托机构或培养当地人员的方式对老人进行照顾,一方面是服务次数有限,另一方面是服务与老人们的需求不匹配。在老人们看来,“钱花了,效果却并不理想。”

正在这时,洛亥镇油岭村助老巡防队服务模式进入了当地民政部门的视野——村里成立老年协会,协会内低龄、健康的老人可以为高龄老人提供帮助,并成立了助老巡访队。

“待低龄老人成为高龄老人的时候,就可以从新加入的低龄老人那里获得帮助,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减轻家庭养老负担以及社会的养老成本。”据珙县民政局局长梅笑介绍,老人彼此有共同话题和爱好,完全可以实现互助,这种养老模式完全可以制度化。

通过摸底调查,根据多方汇总的信息,去年4月,珙县开始试行“四方合约”,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助老巡访工作,合约具体内容则由每个乡镇社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破局:便利之外,村里人更懂“老人心”

依据“四方协议”,该村(社区)居委会、老年人协会、助老巡访员和老年人本人(或亲属)作为签订主体,四方权责清晰:村委会负责沟通协调、经费保障、摸底老人情况、助老巡访指导和监督等;村(社区)老协负责推选助老巡访员、组织培训、管理和考核;助老巡访员负责提供日常巡访、需求收集、政策宣传、代办代购等服务;老年人负责提供真实信息、反映合理需求等。

“由于本村人更熟悉具体情况,助老巡防员多为本村村民兼任,既方便照料生活,也能带来更多陪伴。”张静介绍,每年民政部门将给予助老巡防员一定补贴。以王小会为例,她负责联系村里24名特殊困难老人,除了打理家里的副食店,空闲时间基本都在老人们家里。

为保证工作有序开展,珙县还建立了规范化的助老巡访制度和流程,明确要求助老巡访员每周至少上门巡访1次,有条件的增加电话巡访,并印制了“助老巡访跟踪记录本”。记者看到,记录本上详细记录着老人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跟踪情况等信息,老年人的困难和需求都能一目了然。此外,还开发了助老寻访监督管理小程序,巡访员实时上传老人图片,描述老人情况。

受助的老人们生活上已有不少暖心的变化。“母亲的精神比以前好很多。”代光荣的儿子黄德艮告诉记者,王小会每次到家里,母亲都要比平常开心,以前不喜欢让别人换衣服,现在也很配合。

对于王宗周夫妇来说,助老巡防员张蓉给老两口的生活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她教我们用手机和儿女视频,一有空就来陪我们聊天,看到我们喜欢养花草,还到处帮我们找来资料。”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