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定位、“无人驾驶”插秧,宜宾春耕透着科技范

2025-04-28 16:53:47来源:川观新闻编辑:王眉灵

宜宾观察 侯晓梅 罗顺

初夏时节,正值宜宾水稻插秧的“黄金期”。4月27日,在宜宾万亩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两台“无人驾驶”插秧机正在田间往来穿梭,所到之处都整齐地栽上了嫩绿的秧苗,秧苗与秧苗之间间距一致,每一行秧苗近乎平行,看着“极度舒适”。

这种高效精准的作业效果,源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插秧机装配了北斗导航系统,在宜宾是首次尝试。”三江集团三江汇元禾运营管理部主管邓旭介绍,只需将播种路线输入系统,调整秧苗间距、深度等参数,插秧机会按照指定规范作业,通过精准定位和智能控制,实现满栽满插,提高稻田亩产量。

它究竟是咋工作的?插秧现场,只见插秧机操作手唐林将田边的秧苗放上插秧盘,在驾驶位右手旁的电子屏幕上设置好参数后,插秧机便沿田埂直线行进,秧爪规律地进行插秧作业。期间,唐林仅需适时补充秧苗。

“装上北斗卫星导航装置后,就跟现在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一样。你看,我不用把方向盘,秧苗就可以插得又快又准……”对于卫星导航插秧技术的应用,唐林赞不绝口,其减轻了农机手的工作强度,实现了作业程序化、标准化,插秧质量更稳定。根据唐林多年的插秧经验,长时间驾驶车辆耕地容易疲劳,播种方向也容易发生偏差,导致耕种质量不好,“如今插秧交给它,轻松多了”。

这台北斗定位导航的“无人驾驶”插秧机还提高了插秧效率。“1小时能插5亩秧,作业效率比传统插秧机提高20%以上。”邓旭介绍,以前插秧的时候需要两个人,一个人插秧,一个当驾驶员,现在单人操作即可完成。

今年,宜宾万亩天府粮仓预计完成5400亩的水稻种植,其中包含2200亩“中稻+再生稻”,2200亩中晚稻以及1000亩水稻制种,“有了两个‘新帮手’的加入,去年陆陆续续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今年10多天就能完成。”邓旭说。

“引进北斗导航系统插秧机,主要是为未来做准备,我们相信智慧农业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三江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探索和应用更多前沿农业科技,以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粮食单产增长、面积稳定和总产提升,为守护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