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眉灵/文 李志强/图
“滴滴~~”8月28日,在鸣笛声中,一艘满载7000吨磷矿的重庆籍货船离开宜宾港散货码头,往下游重庆而去。两天前,这艘货船刚从重庆运来煤炭,在宜宾港卸货,再送到宜宾的发电厂、化工厂等客户手中。
5个月来,这样的一幕,在川渝间的“长江黄金水道”频繁上演。宜宾港新开的“磷煤对流”航线,已成为连接长江上游沿岸港口的一条水运通道。
新航线的稳定开行,得益于宜宾港和重庆港口、船公司的携手合作。
紧邻宜宾港散货码头的堆场,悬挂着“西南磷矿集散交易中心”几个大字。黑色的磷矿石堆成一座座小山,货车进进出出,一片繁忙景象。“高峰期有近1000辆车进出港口,是新航线开通前的2倍。”宜宾港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袁年建说,这些磷矿石来自乐山马边等地,位于重庆的化工厂是主要客户。
以前,这些磷矿石从金沙江下水,在金沙江下游的多个码头间“倒腾”数次,时间较长,货损率也高。去年5月,宜宾港散货码头投用后,把磷矿等散运的大宗货物引过来,用货车运到港口,再一次性装载、运到重庆,减少了中间的“倒腾”,运输时间也从7—15天,大幅缩短到5天。
“有了货源,并不等同于就一定能形成稳定的航线。”袁年建解释,货物运输高度市场化,客户用脚投票,看重的是性价比。为此,宜宾港与重轮航运、重庆成涛物流、重庆川江船务等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整合港口资源和航运货源,持续降低综合成本;同时,和重庆港口合作,深度挖掘重庆货源,形成“磷矿下水、煤炭上水”的双向运输,大大降低了空载率,让这条货运通道更持续、更稳定。
依托这条新航线,磷矿、纸浆、玄武岩等大宗货物,源源不断地从宜宾港下水,目前已超过40万吨,其中一半是磷矿。
推动川渝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近年来,宜宾港和重庆港口持续深化合作,货运通道不断上“新”、稳定开行。
同一天,宜宾港的集装箱码头,也在忙着装箱。2023年8月,宜宾港与重庆、上海等地合作,开通了“川-渝-沪”外贸集装箱班轮快线,通过定时发班、舱位互换、一船直达等措施,将货物运输时间缩短20%-30%,最快8天可达上海,有效打通川渝至沿海的高效水运通道,同时开行的“宜宾-重庆”集装箱班轮往返航线作为补充,保障集装箱的转运需求。截至目前,该快线已稳定运行210余个往返航次、承运集装箱约1.8万标箱。
物流品类也在不断拓展。今年,宜宾港持续开展铁矿散改集运输,该模式不仅减少货物损耗、提升运输效率,还为川渝地区资源类货物运输提供环保高效解决方案,目前,已完成1.5万标箱,共42万余吨运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