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观察 侯晓梅
9月23日,“峥嵘岁月 丹青鉴古今”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暨第37届海峡两岸书画展,在宜宾李庄古镇开幕,本次展出书法、油画、水墨画、雕塑等各类作品80多件,展期将持续至国庆节。该活动也是2025“两岸情·李庄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的子活动之一。
展厅整体以宋画风格为基调,搭配青绿山水的色调,一幅幅作品翰墨淋漓,或直抒胸臆,或雄浑豪迈。展览分为“青墨长河”“烽火丹青”“水墨同心”“青绿永续”四个篇章,汇集了台湾、四川、云南、湖南、上海等地艺术家的作品,涵盖水墨画、油画、书法、雕塑等门类。
步入展区,一座题为《携手》的雕塑引人注目——两位手持钢枪、彼此相扶的抗日战士形象。该作品由宜宾民革党员郑家根创作,以台儿庄战役为历史背景,展现国共合作抗日的场景。“雕塑是今年展览的亮点之一。”展陈负责人介绍,另一件雕塑作品《甘将热血沃中华》,则以抗日英雄赵一曼烈士为原型创作。
当天,宜宾秋雨濛濛,仍有不少游客闻讯而来,他们在一幅幅书画作品前或驻足欣赏,或交流感悟。“这封信函是当年由傅斯年创办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从李庄寄出的,如今跨越山海又回到李庄展出。”站在陈列着一封封抗战书信的展柜前,游客陈丽莉感慨:“这些信件字里行间流露的家国情怀,令人动容。”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台湾光复80周年,本次展览重点突出抗战纪念、地域特色和民革祖统三大主题,展现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共同传承抗战文化精神等场景。作品内容多取材于抗日志士的激昂文字与诗句,以及台湾同胞表达家国情怀的诗文,亦有艺术家通过水墨等形式诠释民族精神。
“展览级别真高,看到了不少国家级的佳作。”民革四川省中山书画院院长高裕师赞叹,直呼受益匪浅。他说,参观过程中,始终有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既有对历史的缅怀感,也有对艺术品的欣赏,“希望‘海峡两岸书画展’特色品牌活动能走出宜宾,到全国各地巡展,提供更广的交流平台。”
“借笔墨追思抗战岁月,以丹青联结两岸深情。”中共宜宾市委常委韩斌表示,举办海峡两岸书画艺术交流展,正是要以艺术的力量铭记历史,让更多两岸同胞在笔墨丹青中感受民族精神,共同守护历史记忆,同时以“笔墨”搭建交流桥梁,持续推动两岸文化交流。
海峡两岸书画展自1988年首次举办以来,已连续举办至37届。活动以丹青为媒,以情感为纽带,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共识,已成为宜宾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彰显“两岸一家亲”理念的重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