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江鹏 记者 曹洋)“杨代表,我家养猪场到主干道的五六百米土路能不能争取硬化路面啊?一下雨交通太不便了,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3月27日一大早,宜宾珙县金沙社区的“代表之家”里,珙县巡场镇人大代表杨启蓉又迎来了一位访客,村民罗怀友找她帮忙来了。“你这个问题我先登记下来,开会的时候我们集中商讨。”
走访、记录、会议讨论、上报、反馈结果......在珙县,人大代表们通过这样的方式锲而不舍、日复一日倾听群众的声音,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2015年,珙县17个乡镇建立了91个代表小组,每个代表小组有规范化的活动阵地,即涵盖会议室、小组长工作室和代表接待处等多功能的“代表之家”。同时,每名农村人大代表每月结对联系10户选民,每月至少接待选民活动2次以上。因此,在珙县农村的田间地头随时看见人大代表活跃的身影。
基层人大代表走村串户集民情
“每个月至少去结对联系家庭一次,平时他们有什么需求,都给我打电话。”说到自己的“工作”,杨启蓉显得兴致勃勃,“被人需要让自己觉得很有价值。”
记者在珙县金沙社区的“代表之家”里看到,放的整整齐齐地一叠群众来访登记表,接访时间、来访人姓名、来访人住址、反映问题内容、处理情况......等内容一目了然。“这些内容我们开会的时候要汇总分类,也要帮助村民和各个部门进行衔接。”杨启蓉对记者说到。
“也有过不被人理解的情况,之前因为青苗赔偿的问题,村民梁培虎对我意见非常大。”杨启蓉介绍,由于赔偿标准梁培虎不理解,她每天都去梁培虎家里给他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现在梁培虎非常信服杨启蓉,今年村主任的选举,梁培虎还为杨启蓉“拉票”。
在杨启蓉正在细细询问罗怀友相关需要的时候,珙县龙塘村的人大代表张仕莲正带着村里的五保户张仕贤去住院,“张仕贤没有收入来源,生病了无人照顾,每个月我也给他买米买油。”说到张仕贤的情况,张仕莲非常叹息,“我们代表小组也正在商议,给他争取民政救助。”就在当天,张仕莲正好又走访完了整个村,希望能够听到更多的声音。
密切联系群众探索制度化建设
据宜宾珙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3月,珙县正式实施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化机制化建设工作,全县17个乡镇建立了91个代表小组,每个代表小组有规范化的活动阵地。每个小组均由热情高、威望高、能力强的人大代表担任小组长。同时,珙县财政按照代表法及四川省代表法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对各代表小组和代表活动经费给予了充分保障。
通过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化机制化建设,珙县逐步健全完善了包括人大代表公示制度、代表定期走访、定期接待选民制度、民意收集分类处理制度、民意回复反馈机制、小组集中活动机制的联系沟通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代表述职测评制度、代表履职登记阅存制度、代表履职激励约束办法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还逐步健全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和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机制。
此外,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和代表小组还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代表履职活动。据统计,2016年,闭会期间,各代表小组共开展活动1082次,形成专题调研报告528件,代表建议2800余件,代表参与矛盾纠纷调解3200余件(次),代表为当地群众办好事实事15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