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公司成养护主体 宜宾高县探索农村公路管养新模式

2019-07-25 15:36:1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颜婧记者 曹洋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曹洋)7月24日,宜宾市高县大窝镇大屋村村支书马六生,正张罗着施工单位对村道的几处小型塌方进行清理。“预计要花四五千元,都由村集体公司来支出。”马六生说,“放在一年前,道路清理的支出,村里只能伸手问镇上要钱。”

这种改变,源于高县进行的农村公路管养新模式试点。今年3月开始,高县大窝镇大屋村、庆岭乡文武村等四个村试点将村集体经济分红资金投入道路管护,让村级集体经济与农村公路管养融合发展,实现“共建、共管、共享”。

三年新建道路831公里

据悉,近三年,高县投资6.17亿元,建成通乡油路、景区旅游路、乡村振兴示范路等农村公路831公里,实现全县农村公路里程达2188公里,公路路网密度达1.65公里/平方公里,位居宜宾市前列。

乡村振兴示范路

农村道路高速发展建设的背后,问题也逐渐浮现。高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进表示,道路是“三分建,七分养”,修路难,路修好后的管养更难。目前,县级财政每年对公路养护的投入约为700万元,仅针对纳入管理体系的县乡道,而新增的组道、产业道等,由于未纳入县级管理,管护资金出现了缺口。

“以大屋村为例,全村目前村道公路达到30公里,但其中组道就有19公里需要镇村自筹资金进行管护。”大窝镇副镇长陈强说。

环境优美的村道油化路

难题不仅在此。李进介绍,目前,高县的道路管护多采取“交通部门拨款,乡镇负责实施”的模式进行,一方面,乡镇事务冗杂,对道路的管护不可能面面俱到,另一方面,道路的管护工作实际是由村一级在执行,而财政投入的道路管护资金经历由县到镇到村的过程,中间环节时间长,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针对上述情况,高县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村集体公司成道路养护主体

“村民是农村道路的主要使用者,通过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群众在农村公路发展中的参与感、获得感是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李进介绍,借助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的契机,今年3月,高县交通运输局与大屋村集体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签订道路管护共建共享协议。

县乡道路清洁养护

根据协议内容,集体公司将农村公路作为“产品”纳入统一管理,量化股权到人到户,并将集体收益按比例用于村级道路管养,形成“道路推动产业发展,产业反哺公路发展”的格局。目前,大窝镇大屋村作为首个试点村已完成资产核算及分股工作。

马六生介绍,2018年,大屋村实现村集体收入17万元,村集体公司按照比例进行分红后,今年将用3.4万元用于村级公路管理和养护。“通过县镇财政投入、企业投入以及集体经济分盈利投入,今年大屋村道路管护资金达20余万元,基本满足需要。”马六生说。

“道路管护有了钱,干活儿底气足。”马六生介绍,现在资金充裕后,除公益性岗位外,大屋村还成立了村组道路公路管护队,采取“村集体公司+企业+服务队+股民”的模式,集体公司服务队和企业包片,队员包路段,沿线股民负责监督的全员化参与体系。同时,每年举办两次公路养护技术和管理公约培训班,每年评选优秀公路养护职工5名。

整治农村公路受损路面

同此外,为提高财政投入道路管护资金的使用效率,县乡相关部门将大屋村县乡公路养护的资金直接拨付至村集体公司进行统一管理,交通部门每季度按规定对道路养护情况进行考核。

“对村民来讲,道路管护和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对交通运输局而言,花同样的资金,起到了更好的效果。”李进表示,下一步,该模式将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