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洋纺织文达:智能化与产品创新“双轮驱动”,冲刺五年产能翻倍 |宜宾民企“大咖说”㉔

2025-05-13 09:53:5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眉灵

宜宾观察 侯晓梅 曹洋 张梦露/文 陈治吏/视频、海报

5月12日,走进位于宜宾市屏山县经济开发区的宜宾帛洋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帛洋纺织”)生产车间,只见上百台纺纱设备高速运转,清花、梳棉、粗纱、细纱、络筒等各道工序有序运作,巡检工人骑着电动车检查。车间两侧悬挂的电子大屏上,机台编号、责任人信息、温湿度数据等各项数据清晰可见。

帛洋纺织是四川首批采用紧密赛络纺工艺的自动化纺织企业,总投资6亿元,日均产能达22万锭。在这里,平均每天有70吨纱线从车间下线,运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服装企业。“今年一季度,企业产值达1.28亿元,同比增长50%,预计全年产值将突破5亿元。”帛洋纺织总经理文达信心满满地说。

在当下经济形势挑战下,这家民营企业实现产值增长的秘诀是什么?其“突围”的信心源自哪里?近日,文达接受了川观新闻的专访。

“智造”生产,数字化实现全流程智能纺纱

智能纺纱车间干净整洁,整齐排列的纺织机器轰鸣作响。粗纱产品刚刚下线,便排队“搭乘”空中的自动化轨道,前往另一头的细纱设备进入下一道工序。

现场,每个纱锭上都有传感器,断纱故障通过信号灯即时示警。几位工作人员根据设备提示,及时处理生产故障,一人可照看多台机器,纺纱流程既“丝滑”又高效。

拥抱“数智”技术,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017年帛洋纺织落户屏山时,就坚持采购全国领先的全流程自动化设备,逐步建成3个智能化车间,现有600台智能化生产设备。“智能化只是第一步,今年初我们启动了数字化转型项目。”文达说。

中控室内,电子显示屏跳动着实时数据:绿色标识表示设备正常运转,动态百分数直观显示生产进度。作为宜宾市首批数字化转型“先行先试”企业,帛洋纺织投入280万元建设了MES智能管理系统,给工厂装上“中枢神经”。这套系统能实时调控生产流程、温湿度及设备状态,当生产出现异常时,系统会精准定位故障点并推送处置方案,使响应速度提升40%。

如今,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也为企业带来了显著效益:每万锭纱用工数由40人降至19人,产品不良率由2%降至0.5%,达到行业顶尖水平,订单交付周期也缩短了20%。“纺织这个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越来越有‘科技范儿’了!”文达感慨道,下一步将引入工业机器人,持续推进智能化改造和设备升级,五年内新增30万锭产能。

切入新赛道,创新研发打造“拳头”产品

当天,两辆各载有33吨纱线的卡车从帛洋纺织驶出,将送往广东、浙江等地。这是帛洋纺织“拳头”产品国产莫代尔纱线,占全国总量的25%,在市场端有一定的定价权。

2021年,文达敏锐捕捉到市场新趋势:莫代尔纤维兼具柔软性和吸湿性,逐渐成为市场“新宠”,而当时国内市场相关产品依赖进口。抓住这一机遇,帛洋纺织联合上下游企业攻克了国产莫代尔产业化技术难关。如今,企业莫代尔纱线月产能已达1100吨,占据全国25%的市场份额,也逐步发展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

“要在激烈竞争中突围,必须坚持产品创新。”文达拿起最新研发的1.1旦超细莫代尔纤维介绍,这种比蚕丝更细的纤维可使面料呈现丝绸般质感,市场前景广阔,已广泛应用于家居服、内衣、T恤、夏凉被等多个领域。

除深耕莫代尔系列外,帛洋纺织正拓展竹纤维与莱赛尔纤维的应用,并通过混纺技术提升面料性能。针对纯莫代尔面料硬挺度低、易变形的痛点,研发团队创新采用多纤维混纺方式,优化产品性能,以契合国内外市场对纺织品的新需求。

据透露,企业下一步将聚焦功能性纱线研发,重点突破阻燃、抗菌等技术,开拓医疗、家居新赛道。同时着力延伸产业链条,从纱线供应向面料开发升级,与广州、绍兴等地布商联合开发产品。

展望企业未来发展,文达已有清晰规划:他透露,国内采取‘每月深耕一个区域市场’的策略,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打开海外业务。“今年计划在‘一带一路’沿线5国参展,目前已与土耳其、孟加拉等地区尝试开展合作。”他说,相信3年内,出口订单将占比提升至25%。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