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新区 “让我们看到奋进的力量”

2021-02-18 10:08:15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颜婧

                                                        三江新区长江产业园

创新、拼搏、高效是三江新区人的优良品质

首批落户宜宾的智能终端企业、三江新区朵唯智能云谷董事长 何明寿

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三江新区人创新、拼搏、高效的优良品质。

从2017年到现在,宜宾快速发展,实现了大学城、科创城、新兴产业从无到有的转变。高校、科研机构前来落户;院士工作站、高端创新团队在这里扎根。“创新、拼搏、高效”是三江新区人的优良品质。

我在这里工作生活了4年,看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个是环境的变化。记得2017年我带领朵唯落户宜宾时,这里交通落后、配套设施差,我们租借了政府修建的标准化厂房,门内是高标准的办公场地,门外是泥泞不堪的黄土路,放眼望去,全是小土坡,上班第一天中午吃饭,花了半小时才找到一家小餐馆;如今再看三江新区,高楼大厦,厂房林立,智轨直达产业园,在园区里,足不出户,即可生活无忧。

第二个变化是朝气蓬勃的氛围。随着宜宾“双城”的建设、投用,迎来大批莘莘学子,企业也招用了大批务工返乡的青壮年;就拿我们公司的党员来讲,70%以上都是“90后”。

经常有人问我,当初为何会做出落户宜宾的决定。我告诉他们,一个企业要想拥有未来,他应该去找到一个代表未来的城市,而一个代表未来的城市必须具备3个条件,第一是天时,第二是地利,第三是人才。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深圳,就是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以及毗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吸引大批人才纷至沓来,造就了一大批具备世界影响力的优秀企业。再看宜宾,从西部大开发到“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践行国家战略,宜宾大有可为。今天的宜宾,既有产业发展战略,又有人才战略,非常贴合企业未来的发展,朵唯在这里能够安心、舒心、专心地发展,就是对宜宾良好营商环境的最好见证;我们选择了宜宾,就选择了美好的未来。

发挥生态人文优势,有品位的城市吸引人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雄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宜宾三江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组首席专家 殷会良

宜宾三江新区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尤其在成渝地区以外,有数量较多的高校,这对宜宾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人才基础,这些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地方来讲,是非常好的一笔财富。因为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要抓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此前,宜宾临港经开区新兴产业发展具备了一定基础规模,瞄准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所以在这里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容易出现产业成果。

三江新区位于长江首城,生态环境好,人文环境也好,李庄古镇就在长江对面。人才都喜欢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喜欢生活在有品位的城市。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个城市让你一眼看过去,能够看到自然、能够去亲近、能够呼吸新鲜空气,你肯定会喜欢的。

所以我们会通过规划、设计,把这些自然资源、人文环境资源变成我们的城市资源,并且在“显山露水”上下功夫。比如,在三江新区的建筑标准上,着重把绿色生态低碳体现出来;把既有的一些山体、河流水系充分保留下来。

以往搞建设,工程直接开过去,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现在,我们要把这个城市轻轻放到原有的自然环境里面去,精雕细琢,注重自然和人、城市的关系,做到共生、共荣,让人们看到这里是有文化、有品位,更是能够看到历史的。

我对这里有信心,只要能够把这些元素都发挥好、运用好,三江新区一定能够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创新发展的样板。

既现代又有中国特色 我置身在一个超级大学城里

四川轻化工大学方保罗(科特迪瓦留学生)

我是来自科特迪瓦的留学生,在四川轻化工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宜宾是我到中国后,第一个学习、生活的地方,这是一座神奇的城市,因为它的发展速度太让我惊讶了。

我们挺喜欢这里的美食,尤其是学校所在的三江新区,餐馆越来越多,我们留学生经常相约去吃饭。饮食是了解一个地方文化和民众生活最好的方式之一,也是非常快乐的方法,比如我们就因为火锅和白酒,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朋友。

不知不觉中,我在宜宾生活快3年了,回头来看,宜宾的变化是巨大的。首先,我所在的学校校区,从一期迅速扩大到二期,我们有了标准的留学生公寓,我非常喜欢它,因为它既现代,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此外,校区旁边新建了西华大学、宜宾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越来越多的学生来这里学习,非常热闹,让我感觉自己置身于一个超级大学城。

我每次去宜宾城区,都会经过长江大桥,这也是我很喜欢的建筑,非常磅礴有气势,它的旁边,建起了很多高楼,长江边的公园也越来越美丽。

每每看到这座城市发展如此之快,我都感到惊讶和赞叹。

在家乡的手机工厂 我从技术员成长为工程师

园区某智能终端企业一线工程师 周中原

我在三江新区工作3年了。很多以前的工友还时常联系,他们觉得三江新区很洋气。

我以前在成都富士康工作了4年,主要做技术工作。结婚有了孩子后,就回到宜宾,方便照顾家人。但当时在宜宾没有找到技术对口的企业,我一度开“滴滴”网约车为生。

幸运的是,宜宾开始发展智能终端产业,我现在供职的公司之前在深圳,他们在宜宾投资建厂后,我是最早一批来应聘的,因为有工作经验,成为全市最早一批手机生产线工人。

我参与了公司整个生产线的架设工作,看着公司从零开始,到造出第一台手机,很有成就感。当时,公司租用宜宾市统一修建的两栋厂房临时生产,工人只有几百名,周边的厂房少,很冷清,吃饭也不方便,要走很远。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了自己的园区,有14栋生产厂房,员工4000人,工业园区面积也扩大了好几倍,工厂林立,车水马龙。

现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这让很多人选择回到家乡。我们公司发展很快,去年营收超过了50亿元。靠着自己的努力,去年我从技术工变成了工程师,也买了房。今年我要争取学会更多的技术,升职加薪,换一辆好车。

用专业细致高效

敲开企业的“心门”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产业作为支撑,而要吸引到优秀的企业和高端人才,则需要对营商环境进行系统的打造。

对此,三江新区从营商环境入手,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的政府,并且由企业提出问题、政府推动解决问题,让政策措施精准滴灌到企业最需要的地方。

去年9月,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暨院士工作站成立仪式在宜宾三江新区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将自己唯一的院士工作站落地宜宾,而在落地宜宾之前,欧阳明高展开了长达4年的考察。未来,他将带领团队与宜宾市、成渝地区以及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单位紧密合作,致力于推动宜宾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全技术链和产业链发展。

总投资15亿元的宜宾极米智能光电产业园,是成都、宜宾两市“加强区域合作共推南向开放”签约项目。

这个项目落地宜宾的背后,是30个版本项目协议书的打磨与付出。三江新区经合外事局有关负责人回忆,当时高铁尚未开通,大家连续两个多月开车往返成都,最终进入极米总部大楼,开始正式招商谈判,项目投资协议书前后改了30版,“就是在这样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中,极米项目终于认可宜宾,正式落户。”他表示,招商引资,讲究的是企业请得进,留得住;服务企业,保障的是企业拓得开,壮得大,所以,怎样提升营商环境和企业服务质量,“是我们每一个三江新区人,时刻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三江新区,政府提供的“终身保姆、贴身管家、私人订制”服务,感动了很多企业家,企业不断向三江新区聚集,助力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加快发展进程。

“5个月拍板10亿元的投资,这对我来讲是非常大的决心,但更多的是信心。”酷比通信董事长陈凯峰说,他第一次踏上宜宾,就更新了对这座西部城市的看法,“宜宾的干部务实、低调,服务效率非常高。”

“我们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主业主责,把服务企业、呵护企业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构建让企业放心入驻、安心发展的营商环境。”三江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企业落地、建设、投产、运营全过程需求,三江新区围绕手续办理、生产要素保障、融资需求、市场开拓等方面重点,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去年,为服务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宜宾市出台《支持智能终端产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发展9条政策措施》,在全省首创以外贸保单项下订单和应收账款为基础的“宜贸贷”融资产品,推动新兴产业投资集团组建供应链金融管理公司,扩大新兴产业风险担保资金池规模至2.5亿元。

去年,三江新区还全新升级政务服务中心的办事效率。其中,实现整合小办件量窗口,开展政务服务“一窗受理”,实现“进一门到一窗办百事”;不动产登记在宜宾全市率先实现24小时办结出证;全面推行工商注册登记4小时办结制。数据显示,三江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去年共受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120910件,正常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红色堡垒”建在产业链上

把组织力转化成

发展新动力

◎分类分级抓党员干部培训,打造一支有专业素养、专业思维、专业方法的“三专”队伍

◎越来越多的园区企业建起了党组织,并通过党群服务中心等渠道,为三江新区建设提供支撑保障

去年2月,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三江新区的多个在建项目现场,都迎来暖心的现象:因人手吃紧,防疫物资紧张,不少区域内党员干部和企业员工主动担当,每天一大早进园区、入工地,穿上红马甲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到上班时间,又赶回自己的工位。

在高铁站,“迎接返乡农民工、暖意融入高铁站”志愿服务传递温情暖意,不断“刷爆”社交平台,获得工友们的点赞和认可。

随着经济的逐渐恢复,三江新区内的70多家非公企业持续投身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工作,他们通过组团认购、直播带货等方式,纾解了三江新区周边3个县(区)17万公斤蔬果滞销难题。

在齐心努力下,三江新区多家企业不但实现自身的复工复产,更抢抓机遇,助力三江新区经济社会发展驶上快车道。

在三江新区相关负责人看来,作为刚刚设立不久的省级新区,一切都是全新的、年轻的、朝气蓬勃的。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促进园区、高校实现更紧密连接,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为了推动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三江新区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对标全省一流,建设了具有综合性、开放式、智慧型的三江新区(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白沙湾街道创新推行“1520”小区模式;罗龙街道探索形成“同檐鹤发”社区治理模式,双城街道深入开展“双包双联”行动,江南镇深入推进“五会五联”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在园区支持宜宾锂宝党支部创建示范党组织,金东迪公司创新推行“三个半小时”党员职工学习模式。朵唯公司党支部还荣获“全市五星级非公企业党组织”称号。

“公司十分重视党建工作,年轻员工们也对这里产生了认同感和归属感。”园区内的“90后”工人陈俊表示,园区的党支部成为企业与园区、物业、上下游企业沟通的重要桥梁。“我们的很多年轻员工也有了学习平台,能够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

“坚持把讲党课、上党课融入日常、做在经常,建立了36人的党课师资库,采取‘你坐庄、我观摩,轮流组织党课进车间、进学校等活动。”三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开展相关活动还需要做动员,现在活动信息一经发布,大家参与热情很高。“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不断提升。”

□颜一 张航(图片由宜宾三江新区党群工作部提供)

    编辑推荐